別害怕新工具

◎北極熊

剛發明汽車的年代,由於傳動鍊條品質不佳,時常斷裂,使車子常於半路故障,受到馬車嘲笑,被斥為無用的怪物。經過100多年,如今路上馬車幾乎全部都被汽車所取代了。從現代的眼光來看,汽車一開始失敗,並不是因為它的概念無法取代馬車,只是受到技術的限制,需要再改進。

一種新技術出現,不總是以成熟的面貌問世,往往需要經過摸索、改進,但若面對新科技,只看其缺點而拒絕,恐怕如今走在路上還得閃躲隨處可見的馬糞。PPT作為商業簡報工具行之有年,其優點與限制也已有許多討論,教會在面對這項工具,不應該無條件接受,但也無須害怕使用。

首先,問題不是「應不應該在禮拜中使用PPT」,而是「要怎麼在教會中用PPT比較好」,因為前者是否認一項技術的可能性,後者則是提醒我們,這項有利有弊。這樣的問法讓我們進一步思考,PPT到底是什麼樣的工具,該怎麼樣在禮拜中強調優點,避免缺點。

有些人覺得PPT容易分心,這其實是很弔詭的,因為PPT作為簡報工具,為的是讓人「專心」理解簡報內容。讓人分心,到底是這項工具不好,還是使用的人不對,沒有做出好的PPT?我認為是後者。然而,要熟練使用PPT,集中會友目光,又能輔助言語講道的不足,同時避免PPT的缺點,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更有甚者,許多講員使用PPT不僅沒有發揚其優點,反倒帶來許多缺點,這也是反對者苦口婆心要提醒的。

所以,PPT有沒有辦法幫助禮拜更榮神益人?這個問題應該是每個講員在每場禮拜中都要思考的,若無法在該次禮拜發揮優點、避免缺點,則不該使用;反之,若這項工具確實有助於該場禮拜,當然值得嘗試。

然而,使用PPT可能造成依賴投影、降低翻閱聖經、聖詩機會、聽眾與講員不再有眼神交流等缺點,是否真的足以否定PPT在禮拜中的正面功能?我不確定,但是也許有幾個例子可以借鏡。加爾文認為禮拜不應有風琴,因為風琴是當時的民俗樂器,怕讓會眾有「不當聯想」,無法敬虔。就好像今天的電吉他、爵士鼓,要進入教會也得經過一番掙扎;不過如今,從風琴到鋼琴,反倒成了唱詩最典型的伴奏。琴聲確實可能對體會歌詞意境產生一些干擾,但比起旋律帶來的投入來說,或許是值得的;而且我們也不會因為酒吧裡也有鋼琴,而在禮拜中有不當聯想。

這個例子旨在說明,PPT就像鋼琴,有優點也有缺點,但也許透過合宜的簡報手段,發揮的優點便能大於缺點。極端來說,就算使用PPT會讓多數信徒忘了經卷順序,但是記憶經卷順序,真的在信仰上有這麼重要嗎?若因此喪失讀經能力,是PPT的錯,還是牧師信徒培育的工作沒做好呢?

傳統教會在禮拜中是耳手並用,一面聽講道,一面翻閱聖經、聖詩;為什麼換成眼耳並用就會出現爭議?如果能夠發展成眼耳手並用,豈不是更好?確實,在許多教會中使用PPT的方式並不成熟,造成弊大於利的結果,但這並不是PPT本身的錯,就像是早期汽車的鍊條一樣,透過改良,有一天能取代馬車,更準時、快速的抵達目的地。

(作者為中學教師)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