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婦人?還是母親?

◎鄭義勇

日前拜讀《台灣教會公報》3182期鄭浚豪兄的大作〈迦拿的婚宴〉,想起同段聖經。據說當年領導議會設置運動的林獻堂先生,讀到耶穌稱自己的母親為婦人時,直呼不孝。在儒學思想中,「順從父母心意恭敬奉養」的孝,為萬善之源,理應稱母親。我們寫家書時,也寫母親大人安啟。或如同樣受儒家孝道薰陶的日本人,也稱「母上」。

耶穌使用婦人這個稱呼使人難解。但是在耶穌的文化背景裡,「婦人」不是一種責備,也不是一句沒有禮貌的話,也不表示不親密,而是一句耶穌經常用以尊稱女人的話,叫婦人比叫母親還尊貴。

 gunai婦人是呼格(vocative)。根據聖經彙編,這個字在新約聖經出現過10次,一次是保羅用來叫妻子,另一次是彼得否認耶穌時,跟使女說:女子,我不認得他。還有一次是天使在空墓裡,問抹大拉的馬利亞說:「婦人,妳為什麼哭?」這3次之外,其他7次,都是耶穌用的。

其中2次,用於祂的母親,是作為尊敬或愛戴的詞句。在耶穌離開故國,碰到一個迦南婦女求耶穌醫治她女兒的病,耶穌對她說:「不好拿小孩的麵包丟給狗吃。」她回答說:「狗也吃從桌上掉下的碎渣。」耶穌說:「喔,婦人,妳的信心真偉大,照所願給妳成全。」這裡耶穌用尊敬與愛戴的婦人稱她。

耶穌與撒馬利亞女人的井邊談道,傳統上以為她有5個丈夫是壞女人,現代學者有較同情的看法,或許是為兄亡弟娶兄嫂,為兄傳留後代,這種制度下被鄙視。她是與耶穌談論嚴肅的神學問題的第一人,當她提問敬拜場所的問題,耶穌尊稱她一聲「婦人」,然後用何處都可以敬拜屬靈的神回答她。

行淫時被捉的女人,耶穌救她一命,要她不要再犯,也是稱她婦人。但是,稱母親為婦人的範例,在聖經內外的文獻上找不到,若將其改譯成母親,失去其故有的含意。

東西方習俗的不同,在東方認為好的,西方不一定認為是如此,例如喜鵲在東方的觀念是鵲能報喜,但在西方的觀念上,喜鵲會讓人連想到喋喋不休。同樣的道理,在一個文化上用為尊敬與愛戴的,在另一個文化上可能被認為是不孝。將婦人翻成母親,不是最忠實,卻算是通達,是可以接受的。

(作者為美國長老教會退休牧師)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