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孤獨

◎吳約翰

德國詩人赫曼赫賽認為:「接受孤獨,就是邁向智慧之路。」大多數的人不喜歡孤獨,宗教家除外。赫曼赫賽又說:「生命本是孤獨,人們互不相識,個個獨自一人。」我覺得他是很有智慧的人。人們除了父母之外,本來就沒有認識任何人,皆是後來環境(鄰居、求學的同學)才慢慢認識越來越多的人。

人最後的路(終老而死)就可能「獨自一人」,有些老人獨自生活在公寓,死的時候才被發現。我現在覺得很少有能交談的對象,變得習慣「獨處」(雖然和妻子同住)。以後如果妻子先回天國,我可能會變成獨自一人。所以我現在已在學習適應「孤獨」的生活。

沒有人能「完全」了解別人,人的內心常會有不被了解的孤獨。古倫神父說:「我們一生都必須準備好面對老年時的孤獨。」他又說:「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認為,年輕人應該學習忍受孤獨,因為這是幸福與安寧的源頭。」年輕人是無法忍受孤獨的,因為他們喜歡熱鬧和同伴。只有哲學家和宗教家才喜歡孤獨。

我發現我有哲學家和宗教家的氣質。初中的時候,下課時我會獨自一人上圖書館看書。我很少跟同學聊天,覺得他們大多很幼稚。如今成為基督教傳道人,沒有走牧會的路,也是獨自一人。我對獨處已經慢慢適應,相信年老時可以更適應孤獨的生活。古倫提出建議說:「唯有能夠朝向自己的內心,真實觸摸自己最深處的人,才能夠接納獨處,他也才能夠獲得內心的安寧,感覺到在上帝的靈裡受到護佑。」

(作者為自由傳道人)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