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台灣被看見

◎施貞同

自從《看見台灣》上映以來,就佳評如潮,牧者同工們都奔相走告說:「一定要去看《看見台灣》喔!」在忙碌的牧會現場,能夠分別時間出來走進戲院,真是一大恩典,更是視覺和聽覺的享受。當然,也產生許多激盪和省思。藉由前兩期公報的相關探討,以及此片榮獲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殊榮之際,期盼讓更多教會兄姊及台灣百姓,更進一步看見她的美、壯闊、呻吟、感嘆,但也促使大家因著「看見」,有一個新的開始:藉由觀片後的省思,開始帶出更愛斯土斯民的行動力量和勇氣。

影片的高度,帶著你我遨翔天際。曾經是年輕歲月攀爬過的百岳名山,因著人為的無知、貪婪、自私,導致美景不再。每當前往被誇口「人定勝天」的觀光景點,與其說是觀光旅遊,其實是冒著生命危險的探險!只是實況被掩蓋,數據被竄改,虛假的美貌之下,潛藏著許多驚心動魄。我們可做啥?就是嚴嚴把關,並督促政府在每個工程有高標品質;不容許把百姓的生命當兒戲,觀光事業被「包山包海」地蹂躪。

筆者雖不識齊柏林導演,但為其愛台灣的心深深感動。他有感於拍攝此片的使命感,重資買下空拍器材,冒著生命危險,和劇組團隊克服各樣天候難處。在每個鏡頭的背後,有眼淚、有喝采、有祈禱,更有2300萬可愛百姓的揮手和微笑。其實,每個人在士農工商各盡其職,就是榮神益人的美事。但若凡事只先想到自己的好處再出發,或許就沒有今日的「看見台灣」!

台灣的文創有起色,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整個大環境的變遷,市場機制的受限,如何用最小規模的條件,呈現最大格局的視野,簡直比登天還難。但誠如齊導演的期盼,在國片及紀錄片乏人投資的情況下,因著你我手牽手,走進戲院觀賞,就是最大的支持和肯定。

在影片映演結束時,隨著優美的布拉格樂團演奏,您會如此禱告:「感謝天父,讓我成為台灣人,福爾摩沙,我的母親,我有份於這片土地上人、事、物的參與和管理,盡忠在領受的職務上,來榮耀祢名。有一天,讓台灣的國旗,在玉山主峰,在世界各地自由地飄揚。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作者為台北中會艋舺教會牧師)

廣告/2023布聖誕樹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