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
長老教會以小會治理教會,堪稱良好的代議制度。但若小會的運作離開了會友靈命與信仰上的需求,則小會員不但是失職,更會使整個教會與社會文化一般,充斥各種選舉與遊說亂象。
在都市大型教會中,因著神豐盛恩典與憐憫,有能力經營事業機構,並達每年數千萬的盈餘。但如此龐大的財富,卻也成了遠離聖經教導的開端。為了經營管理,制定規章辦法,卻又將傳道牧養的事工以及對弱小急難者的施予套入框架之中;當大家理應按著恩賜分工合作,卻成了分攤權力與榮華,甚至「下指導棋、自以為是行家」去主導支配傳道者的教牧工作,也造成聘牧與離退牧者的紛亂,卻忘了「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祂給你的。」(申命記8章18節)
在彼得前書第5章中,使徒彼得提醒身為長老務要牧養群羊、要作榜樣、要甘心樂意事奉。保羅對以弗所的長老勸勉要「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使徒行傳20章28節)但對於都市大教會而言,小會員大部分是社會名流,於政商世面有廣泛的接觸,也無形地被社會中的思考與理念影響,將其個人主義與菁英主義帶入教會會議之中。
諳於寫規定又擅於管理的小會員,常常引用聖經中賺得5000兩銀子的故事自我感覺尊榮(參閱馬太福音25章),卻忽略了「若財寶加增,不要放在心上。」(詩篇62篇10節)未親身參與事工運作卻占盡「人和」之便,利用影響力左右決策。在這樣情形中,傳道者成了隨時可被更換的CEO,受傷的,不只是牧會者,同時也損害到教會和會友。
反觀為數眾多的一般會友,不只在靈命增長上無法獲得飽足;對於教會事工的想法和呼籲,也往往得不到重視,甚至被小會員輕看。以前抗議國民大會終止萬年國代的長老教會,現在也常常出現各種形式的「終身長執」,或是以平信徒、以社會賢達的身分,忽略了管家的本分,繼續把教會當作是自己的財產。
儘管小百姓們有一年一次的會員和會,但卻總流於形式,只看重那些舉手贊成的是否過半數,卻不注重為何有那麼多的人反對。和會中提出的「意見」,總是被「形式化地」宣布納入小會中討論,但我們總是不知其過程與討論結果。
身為大教會中的小會友,對於教會內部的制度與經營管理,我們或許不懂,但求信仰上得到增長,在主日時更能獲得新的力量與安慰。但當教會管理階層偏離會友期待甚至是聖經原則時,我們該怎麼辦呢?盼教會長老們除了經營管理、檢核規章、計算教會績效時,不偏離教會最起初的目標、真正重視會友的靈命與牧養需求,而傳道人能不畏人情人言,忠實地以神的話語教導百姓。會友們的祈求,求神憐憫垂聽。
(作者為長老教會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