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啊,你要選哪一科?

◎布魯托

「你要選哪一科?」是我醫學院畢業後最常被問的問題。我的醫療生涯第一年其實選擇的是內科。在內科的這一年,我不停的巡視病房,慇懃地詢問病患,一邊拿著聽筒指示著病患呼氣吐氣,好像在這一吐一吸中,可以翻譯出他們身體的語言,然後告訴病患現在最新的身體情形。然而,第二年的住院醫師生涯,我在家人的驚訝中,毅然決然的重新選擇了「急診醫學科」。我的形象也從聽診器變成無時無刻都在幫傷患止血或是CPR。

當我開始急診科住院醫師訓練後,有時候病人或是家屬會問我:「醫生啊,你是哪一科的?」好像很疑惑我怎麼還被留在這邊當急診醫生?之後通過專科醫師考試,成為急診專科醫師後,親友們似乎也恍然大悟,原來還有這一個需要日夜輪班的急診科! 

回顧歷史,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馬雅各醫師(Dr. James L. Maxwell)於台南看西街的一間民房創設「看西街醫館」,這是台灣第一間現代化醫院——台南新樓醫院之前身。那時當然沒有所謂的急診室,但是除了一般看診的時間外,民眾若有緊急狀況還可以去敲門求診,可算有急診的性質。當時醫館和禮拜堂結合為一,進行醫療傳道事工,也算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將近150年歷史之開端。

早期國內各大醫院雖然開始設立急診室,但經常是由來自各個專科的醫師來輪值,或由資淺的年輕醫師看診,讓不少民眾到現在還認為急診室是菜鳥醫師訓練修行得道的必經之處。直到1994年台灣急診醫學會成立,1997年急診醫學經衛生署認定為署定專科,才開始有「急診專科醫師」,各醫院的急診室也逐漸成長為急診科,甚至急診部。

有時候會有病人或家屬問說:「你們急診室的醫師怎麼都這麼年輕?」是的!急診室裡雖有老中青三代的醫師,但大多是以這20年來急診專科訓練出來的急診醫師為主力,所以年紀多介於30~45歲之間。急診醫師就是專門駐守在急診第一線的專科醫師,處理各樣的急重症。農曆春節期間,也是急診室最繁忙的時刻。歷年統計,過年到急診室求診的病人以急性腸胃炎及感冒為大宗,希望大家過年能注意健康,不要到急診室拜年,因為急診室實在不會是大家想說「再見」的地方喔。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急診科主治醫生)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