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能禁食!大齋期的創意操練

◎吳信如

新教的德國福音教會(EKD)在2013年時推動一個大齋期的身心靈操練行動:「7週戒絕運動」(2014年則是3月5日到4月20日)。每個教會組成一個「大齋期運動」團契,參與這個運動的人在團契中彼此監督,在這7週內自願過著「戒絕」某件平日依賴事物的齋戒生活。可能是戒絕電視、手機、網路、肉類、甜食,甚至說話,讓基督徒藉此體驗「戒絕」的自由,影響社會的物質化價值觀。

教會不只是建議個別基督徒在大齋期實行禁食方面的操練,教會更可以創造出影響整個基督徒團體的「捨棄與克己」文化。這個文化可以轉變家庭與教會,並且活出另一種更深刻、豐盛的簡單生活。這個運動不但掀起了個人、家庭與地方教會熱烈支持,重新賦予大齋期的現代信仰意義,甚至連德國媒體也藉此將原本具有宗教意義的大齋期推廣為物質過剩社會的價值革命。

耶穌受難復活升天之後,教會為了記念耶穌的受難並準備復活節而發展出大齋期。大齋期是指復活節前40天的齋戒期。許多基督教會在這40天會以齋戒、刻苦方式懺悔自己的罪惡,也反思生命以迎接基督復活。一開始的齋戒傳統只是侷限在禁食,因為當時「飲食」就是一般人生活的牽掛重心,禁食就表示願意放棄自己賴以維生的食物,拋下肉體的需求,專心思考基督的受難、悔改、與上帝建立新的關係。但現代人身心所繫已經不再只是飲食,而是現代文明的綑綁,因此,教會也開始賦予40天的「齋戒」全新的意涵與行動方針。

「40」在聖經中也是一個代表著「操練」與「轉變」的數字。以色列人在曠野中流浪了40年,才得以進入應許之地,經歷此操練後,在信仰與民族性方面才能更堅定而強韌;耶穌在展開周遊的傳道生涯之前也禁食了40天,祂藉由40天的禁食更清楚自己的使命與異象,藉此抵擋了從世俗眼光中看來屬於「成功人生」的試探,成就上帝國偉大的拯救。因此,這40天的齋戒操練,不只是個人性的靈修,也具有相當重要的社會運動意義。

如何具體規劃這7週的全新大齋期生活操練呢?古倫神父最新出版的一本《40天重新尋得生命泉源──現代大齋期的身心靈操練手冊》正是從個人到社會的現代大齋期操練指導,古倫神父更把他在德國每年大齋期的禁食祈禱課程提供給台灣的讀者參考。透過這些具體的7週操練課程,對於個人、家庭或團體的身心靈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

(作者為南與北文化出版社總編輯)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