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信
「帶來醫治與修復的正義」不是我提出的的見解或主張,而是我要極力推薦的陳文珊教授新書《當修復作為一種正義》的一個觀點。
有人說,愛,若沒有正義,就變成濫情,沒有能力;正義,若沒有愛,就會變成冷酷無情。如何使愛與正義兩者兼顧?《當修復作為一種正義》的作者陳文珊教授多年來一直致力廢除死刑,並提倡修復式正義,就是一種帶來醫治與修復的正義,也可以說是一種包含愛與寬恕,並帶來正向活力的正義。收錄在她這本新書的文章有她對此一主題之獨特的聖經詮釋、對死刑存廢的學理探討和生命的省思,特別介紹何謂修復式正義,此外,還有一些與修復式正義相關的譯作。
陳文珊教授的聖經詮釋採讀者中心的詮釋進路,從修復式正義的觀點思想不同經卷中的經文,甚至是跟教會節期相關的經文,藉著她深入的解析,以講道的方式,導出既符合經文脈絡,又與當今社會處境、議題契合的信息。
在對死刑存廢之法理的探討文章中,陳文珊教授批判盛行於我們社會中的情緒性的恐慌和非理性的聯想,直指結構性的不正義,即司法不公義的體制,她呼籲我們正視促成人犯罪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指出死刑之執行並沒有遏阻犯罪,也不能真正慰藉受害者,又無法讓加害者真正悔悟。在這一部分,陳文珊教授特別詳細介紹發源於加拿大、紐西蘭的司法改革,就是修復式正義。
陳文珊教授不厭其煩地解說修復式正義的內涵、目的,及其實際操作,強調修復式正義就是主張帶來醫治與修復的正義,不但促成加害者與受害者關係的修復,同時也具有社會療癒的功能。她鼓勵人心存悔改、寬恕,展望將來,而非一直受制於過去的心態。陳文珊教授認為,社會正義的達致,有賴於一個公正之司法制度的建立,同時,也需要我們了解,正義其實就是關懷,正義與愛無法分割。
這本書還有一個特色,即它記述作者研究和推動修復式正義的生命歷程,以及她從其個人的基督信仰而發的省思。讀者用心閱讀,會發現這是一本具說服力之學理論述、深沉的神學洞見、感人之個人生命歷練的文集。在台灣媒體對死刑議題充斥似是而非之談論的社會氛圍裡,我認為這是一股清流,是一個朝向正確方向邁進的思想。
(作者為長老教會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