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難vs.復活——論基督徒的信念與行動

◎王文基

耶穌基督的「受難」至「復活」可謂呈現出生命最真實的歷程,人世間對苦難多是避之唯恐不及,但實際上仍然無法躲避苦難之事;因此,最佳的方法便是迎戰苦難,在它面前誓不低頭,有時候反而能夠不怕苦難,甚至克勝它!當代基督徒中有一種奇怪的思想,覺得信仰中容不下苦難,整天就在吹噓某種成功神學思維,以為當基督徒理應一帆風順、升官發財、身體健康、事事如意、得心應手……,可惜這是虛假的福音,不是基督福音的核心精神!

基督信仰裡首要強調的正是基督為我們承擔了生命的苦難,這是以「死亡」之苦難作為代價的,絕不是普通平常之事,神學家稱之為「貴重的恩典」。這種受難的精神貫徹在整個信仰生命之中,成為我們默思基督的信念,如果去除了這個受難的精神,基督信仰就可能只剩下一種人本膚淺的樂觀主義以及無知的勝利主義了!「受難」正是在提醒我們生命是需要付上代價的,基督信仰強調恩典的同時,並未否認代價的重要性,反而付代價是作為回應基督恩典的恰當方式。基督徒免不了苦難的代價,卻仍少不了依靠基督恩典才能活出榮神益人的生命力。信仰中的平安喜樂得來不易,除非歷經苦難的體認,不然很難明白箇中真義!

其次,基督信仰更是強調基督透過復活為我們帶來生命的盼望力量,如果受難是基督徒必然之信念,那麼復活就是一種盼望式的行動了。這種「復活」的精神亦充滿在整個信仰生命的每一部分,復活的盼望帶來我們面對世界應有的行動,縱使在邪惡的世代中,我們仍然傳講那位復活並高升的基督對人生命的救贖,為的就是要帶出這份盼望的力量是何其真實可貴。信仰並非作為遁世的藉口,反而應是帶出具有盼望性質的生命行動;一旦我們失去了這份信仰的行動力,盼望的力量也會隨之消失。這世界需要的正是我們願意在其中分享這份復活的盼望,不然「絕望」將用各種方式侵蝕人心,使人再也看不見上主所賜的生命活力!

(作者為宣道會天母堂主任牧師)

廣告/2023布聖誕樹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