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上
近日有一位弟兄主動來教會,分享他渴慕主的引領、渴慕如何認識神,在幾次的對話中,讓我回想過去傳福音的過程。過去熱切傳福音的經驗,當不被接受時,心中就會有挫敗的心情,旁邊常會有安慰的聲音說:「那是他們的錯,沒有福氣來領受福音。」但是為何他們會拒絕呢?這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個疑惑。
過去我傳福音時,對於相信其他宗教信仰的朋友總是會說:「你過去信的神是假的,這位上帝是最好的神、你的神是木頭刻的偶像……」言下之意我所相信的神是最好的,你一定要接受,不然就是你的不對。回想過去所受的傳福音訓練或工具,皆以神的愛、人的罪與耶穌的救贖並永生的未來為主要架構,是要對方在引導中看見我們要他知道的真理,也就是他需要改變,相信我們所傳講的真理就對了。
然而,當我的生命中有許多無法達到自己曾說過的真理,而讓人疑惑時,我會說「這就是人的有限,所以我們需要神的幫助與帶領。」此時我的身分轉變了,不是帶領者而是依靠者,但是對於與我對話的朋友,他會如何思考剛剛我們所談論的內容,會對這一位真理的嚮導者有信任嗎?
這讓我再次思考,傳福音的目的是什麼?一個永恆真理的追求者,同時也在尋找追尋真理的同伴,不是我們已經到達真理的彼岸,而還在認識這個真理的當中。每個追尋真理的對話,在人的智慧不是絕對,而是認識它在我的處境中的體會與幫助,當我們說自己在真理中,是否別人與我們不同的目標就不是真理?這會造成對方內心的抗拒。相反當別人說他在真理中,言下之意是我們不在真理時,我們會接受嗎?
那我們分享與見證的是什麼?以介紹朋友好吃的牛肉麵為例,當我知道一家牛肉麵非常好吃且吃過後,過去我會說「那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牛肉麵」,然而別人卻不一定接受。要讓一位過去喜愛某一種口味的兄姊接納另一種口味,需要先將這個口味好在哪裡分享出來,然後他才會逐漸了解欣賞這種牛肉麵的美味。傳福音是不是也是如此,我們不是福音本身,我們只是享受過福音的好,而願意分享給朋友,希望我們能彼此成為一直尋求真理的同伴。
(作者為客家宣教中會關東橋教會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