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應
◎林榮章
頃閱《台灣教會公報》第3249期內「台文世界」版有詹益宏弟兄所寫〈甘願做憨人〉一文,其中有關謝緯牧師殉職蒙召歸天之日期應為1970年6月17日,而非1976年,望請編輯部查明更正為禱。依照《甘字典》,gōng人應為「戇人」,「憨」則應唸khám,指不知衡量利害嚴重而為之或欲為,如khám-khám,khong-khám。另有類似用字如「譀」應讀hàm,指言辭行為誇張到令人難以置信,或不值相信謂之,如hàm-kó͘、hàm- hàm。殷望所用台字多所參考已有的《甘字典》。
回憶44年前,那是1970年6月17日下午,公差後回家,剛入門,妻子就告訴我一個難以相信的事——阿緯先生幾小時前車禍死了;真是晴天霹靂,頓時腦袋空白,進而「意氣用疑」上帝豈真的那麼「愛世人」,連這麼忠心的僕人也讓他慘遭橫禍,使那麼多人陷入悲傷?此心情久久方息。
趕快騎車到已經「寔統統」的大同,只見已處理乾淨的謝牧師靜靜的躺在大廳上,時值熱天,當時又沒現在的冷藏櫃,所以四周放著大冰塊再吹電扇來降低室溫。眾心憂傷不再言表。
對於告別禮拜的各種籌備工作,如究竟要採取教會葬?中會葬?總會葬等,還輪不到我們這些當年猶是30出頭的青年置喙,就負擔「動態」方面的。當時的情景至今仍如錄影片一般「即按即播」歷歷在腦,在此謹「播放」一段:
告別禮拜時禮拜堂講台兩邊懸掛的輓幛及墓碑用字,是我跟劉主典兄拿到霧峰萊園中學請堪稱書法家的許贊育先生(許丕龍兄及許玲琴長老的父親,南神早謝緯牧師3年即1931年入學,後移居美國,於近年過世)寫的;並且到台中訂製插花的十字架,6月21日兩人再到台中提取(不知何以南投落後到沒有花店?),當時自用車很少,我出入都是由主典用機車載,即連這支十字架也是他騎車,我抬在肩膀迢迢從30公里外逆風(南風)拿回,雖只幾公斤而我也「僅僅」34歲,但也夠花力氣,不過絕對比耶穌所扛的輕多了。
時光不再,如今已無當年活力,只盼望剩下的路程還抬得動自己的十字架前進。
(作者為南投長老教會名譽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