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行
新《聖詩》第8首〈舉目觀看穹蒼無窮〉(The Spacious Firmament On High,中譯:創造奇功歌),是根據詩篇19篇1~6節而寫,1712年8月23日第一次發表在《觀察雜誌》上,詩中充滿了頌讚宇宙萬物之美的歌聲。
作詞者艾迪生(Joseph Addison,1672~1719年)的父親是英國聖公會主教座堂的主任牧師。艾迪生起初在牛津大學研究法律和政治,後來改做教會工作;他自牛津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文學和民權黨(Whig Party,英國自由黨前身)運動,他是民權黨黨員,反對王權和國教的專制獨裁,主張議會有最高權力,歷任政府重要職位,一度曾任英國南部事務副國務大臣。
〈舉目觀看穹蒼無窮〉原來附在〈信仰與敬虔〉一文的最後,他寫道:「天地的形成是上帝存在最有力的論證,這些論證有常識的人都不能不注意到;但由於人事的錯綜複雜與匆匆忙忙,竟使有意識的人不能顧到。」艾迪生的詩文得到英國文學家、宗教界的讚揚,息勞後葬於西敏寺大教堂。
作曲者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年)是奧地利最傑出的音樂家,這首曲調從他的神劇《創造》(The Creation,又稱創世記)中第14曲〈諸天述說〉的主題改編而成。
海頓的父親以造輪子為業,家貧,信仰篤誠。貧窮沒有使海頓消沉,他不但是交響樂曲與絲絃樂器四重奏的發明者,也是譜寫管絃樂的大師。海頓兄弟共12人,他排行老二,8歲時參加維也納聖司提反教堂的唱詩班,17歲嗓音變聲而被迫失業,流落街頭靠擦皮鞋、送信維生,有時也在街頭演唱,靠人施捨度日。後來一位匈牙利貴族請他擔任自己的樂隊,並在小禮拜堂唱詩班的獨唱和指揮長達30年之久,他的作品大部分在這位親王的官邸所做。
海頓的作品每一首曲子開端均冠以「奉主聖名」(In Nomine Domini),末端寫「願榮美歸於上帝」(Laus Deo),他一生創作無數,所創作的宗教音樂都充滿了喜樂。有人問他為何,他說:「當我想到上帝時,心中充滿了喜樂,以致音符從我筆尖跳躍出來。既然上帝給我一顆快樂的心,我就用愉快的精神去事奉上帝,所以我的音樂都是快樂的。」
(作者為退休牧師、曾任新《聖詩》編輯小組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