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無所恐懼

◎約書亞

當台灣社會為了鄭捷殺人事件鬧得處處恐懼的時候,我卻想說一句聖經裡面的話:「因為愛,所以無所恐懼」。許多人都說鄭捷該死,但是很少人去探討,我們的社會是不是更需要愛;處死一個人,台灣社會就平安了嗎?這篇文章不想為誰辯論,我只想說一個發生在瑞典的真實故事。

1986年,有一群來自厄利垂亞的難民移民到瑞典北方的小鎮荷倫桑,厄利垂亞在非洲東邊面臨紅海,人口400多萬,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被義大利殖民,戰後獨立,卻又被衣索匹亞侵吞,於是戰亂的陰影隨形,許多不堪戰爭的難民逃向紅海進入南歐,輾轉來到瑞典,而這個國家接受了這些黑人難民,荷倫桑就是其中之一。

小鎮有一個青春美少女莎娜更是發起一個「12點差5分」的運動組織,協助新移民融入社會,莎娜也以身作則,結交新朋友,她的朋友叫薩米,一個黑人男孩,卻沒想到種族文化的差異造成一場悲劇。1989年9月2日,警方發現莎娜和她的女友倆人的屍體,不久就找到殺人兇手薩米。小鎮陷入痛苦的風暴,許多激進的人揚言對黑人展開報復,因為我們接納了黑人,卻被黑人以怨相報。

當這個危機一觸即發的時候,許多黑人跑到莎娜的家中跪求原諒,還有更多的黑人害怕鎮民報復,而不敢出門,這個時候,莎娜的父親哥迪斯站到小鎮的廣場上發表了演說,他說:「如果因為一個黑人所犯的罪,卻要懲罰所有的黑人,這是不公平的,也會使我們更加受傷。」這番話才讓憤怒激情的鎮民冷卻下來。經過警方調查,薩米行兇是因為文化差異,薩米認為一個女人只能有一個男朋友,他不能忍受莎娜還有其他男朋友,他忘了自己身處平權的瑞典社會。案發後,薩米因為良心的譴責,在獄中發瘋了,但莎娜的母親經常去探監,並寫信給薩米。

這年秋天,莎娜的母親以女兒的名字發起「12點差5分」的聚會,這組織宗旨很簡單,意思就是距離12點,我們還有5分鐘,我們可以來得及為弱勢者做一些工作。這一天,數萬鎮民和臨鎮的人都相約來到小鎮的廣場,他們吟唱詩歌為莎娜悼念,然後用燭火把小鎮廣場圍成一個圓圈,這個晚上,不管種族黑白,他們相互擁抱,人們跨越了種族和恐懼的藩籬,再度找到互信和寬容。

一個國家絕對不會因為廢除死刑,爭論就停了,像瑞典這樣的國家,在1970年代由國際特赦組織發起廢死刑運動後,和其他北歐國家相繼通過以來,目前全世界已經有132個國家跟進,被視為最僵硬的俄羅斯,也在1998年跟進,幾乎所有國家在立法過程都是爭議不停,台灣不是唯一,鄭捷事件給我們警惕,而這個故事可以給我們啟示。

 (作者為長老教會希望之家老師)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