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應
◎呂宗學
非常高興讀到《教會公報》3263期10版黃以撒兄的文章〈3Q very much〉,提醒我們要同時掌握3Q(IQ智能商數;EQ情緒商數;FQ信仰商數),使我們的人生更加豐盛精采。以撒兄特別強調,最重要的Q是FQ,人人都要透過自己的努力與神建立關係。
我的專長是社會醫學,特別關心影響疾病發生與結果的社會因素,對於「透過自己的努力」這幾個字有不太相同的看法,提出來就教以撒兄與各位讀者。
過去健康促進的理論是相信「透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讓自己更健康,所以要透過衛生教育來提高健康相關知識與態度。該理論相信,理性的當事人有了正確知識與態度,最後一定會採取正面健康行為:不吸菸、多運動、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或是規律服藥。
可是研究顯示,只有「透過自己的努力」相當不容易達到自己預定的健康目標。因為自己是非常容易受到伴侶、父母、兄弟姊妹、同學、同事與朋友的影響。你自己想要規律運動,但是你周遭的「重要他人」都不喜歡運動甚至討厭運動,你必須離群索居才能規律運動。接著又遇到另一個大問題:找不到適合的場地運動。
因此社會醫學開始主張:要改變影響健康的社會因素與環境因素,要透過3E,就是充權(empower),立法(enforcement)來創造促進健康的環境(environment),讓活在這個環境中間的個人,很輕鬆達到健康促進目標。
最成功的3E範例就是菸害防制,為了要確保不吸菸者的權益與擴充不吸菸者的權力,透過立法規定禁止菸品廣告、不准商店販售菸品給小孩與青少年與規定公共場所不可吸菸等,可以有效降低吸菸率。
類似地,我主張要有3E來提高3Q的達成率,就是充權(empower)、鼓勵(encouragement)與環境(environment)。台灣小孩的IQ與EQ不高,主要是因為在威權教育環境下長大被壓抑。台灣俗語常說:「囡仔人有耳無嘴。」只有聽話的份,沒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在台灣,比父母親聰明的小孩,比老師聰明的學生,比老闆聰明的員工,提出與父母親、老師和老闆不同的想法,大多沒有被鼓勵甚至被怒目以對,長期下來IQ與EQ當然下降。如果在家庭中,父母親沒有創造一個好FQ環境,要小孩在這環境逆流而上,必定也是相當困難。所以,我主張要3E then 3Q very much!
(作者為台南後甲教會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