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英
好幸福、好喜樂、好開心、好有福,這是我對這場音樂會的深刻感動。11月2日下午4點,我參加教會李泳恩姊妹的「應許,看見」合唱指揮畢業音樂會。當美如天籟的四部雄壯優美的合音出來時,我的眼淚就滾滾流下來。啊!天開了!我看見新耶路撒冷!
人的聲音是如此神聖,也應當在神聖的場合優美地唱出來,以榮神益人。 這次獻唱19首詩歌,先是巴洛克古典時期莫札特、巴哈、海頓的詩歌,然後是浪漫時期孟德爾頌4首詩歌,再是4首現代聖樂,然後是華人聖樂創作、鄉土藝術歌曲和信仰告白詩歌。
音樂會中的外文詩歌有說明書讓我知道原文所唱的內容,雖然理智上不完全了解,但心靈感情深處是同感阿們的。原來我住了30年的台北,竟然不知道在仁愛路上有這麼好的詩歌在傳唱!我再一次以身為台灣音樂人而驕傲而歡喜快樂,並了解原來客家詩歌、原住民詩歌是這樣深刻、感人、令人驚艷又充滿童趣,好像有飛鳥在我們當中用力鳴叫。
我聽到了16種原住民撼動大地的呼喚,呼喚我們要相親相愛、我們可以多麼快樂。我們可以一起來崇敬偉大的造物主。原住民族群不應只是選票的考量,而是需要傾聽、回應的弟兄姊妹的心聲;客家人也是深情好客、執守優美傳統的朋友;台語詩歌是親切的媽媽的聲音。蕭泰然老師的詩歌令人深深興起仰望上帝、讚美上帝、在本土上種一棵樹給子孫的決心和行動上。華語詩歌則是對於主行到何處我都要跟隨的認信和宣告。
音樂會中的致詞更是字字珠璣。陳淑芬主任感嘆:現在年輕人不再練四聲合唱,只要有手機播放沒有五線譜自由的吟唱就滿足,就如不再寫字、畫畫一樣,現代文明、文化不斷被電腦新科技取代而無法常存,有的只能把經典數位化而已。其實要發揚聖樂、廣傳福音、塑造靈命,都需要泳恩這樣的努力,也需要大家的代禱和奉獻支持。
誠如這場音樂會的主題曲「哥林多前書2章9節」,今晚的一切都是我們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完美演出。阿們。
(作者為七星中會台北東門教會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