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河堂行動中男同志的省思

◎郭家瑋

小學三年級就知道自己喜愛男生,那時不以為意,因對於民間信仰的我沒有任何衝突。直到國小畢業的暑假信主了,又因信仰的緣故國中畢業選擇讀馬偕護專,想要過著敬虔的生活。

高二時,對學弟一見鍾情,常常傳簡訊和他聊天,在這樣的過程中,對於「基督徒不能有同性性行為」的思考裡不停掙扎,不停壓抑、流淚向上帝禱告,16歲時認為自己不能繼續這樣下去了,打電話給「走出埃及」,獨自去走出埃及接受輔導,內容大概是聊家庭的過去,引導自己是缺乏父愛的,再利用這點說明這是同性戀的成因。我思考了很久,必須說不是這樣我才會「成為」同性戀的!

基督教不認同同性戀讓我感到困擾,決定要努力的「裝」成異性戀的樣子,像是欺騙幾位學妹的感情,或是說出調侃女生的話,看了許多像是《尊貴的人、婚姻與性》、《基督教倫理學》的書籍壓抑自己對同性的慾望,也公開批評同性性行為,掩蓋自己的身分。曾和一位男同志交往,只是依然無法面對心中的掙扎,因而交往不到一個月就分手了,到現在他還是無法原諒我。

慾望是真實的,要求同志喜歡異性或過著獨身生活藉此符合聖經,都是嚴苛的要求;換句話說異性戀教徒可以先把自己的性向改成同性,或過著獨身生活,再來反對同性性行為才是理性的,如果自己都不能承受的軛,為何要讓同性戀基督徒來承受呢?

我在社會運動的過程中,看見了許多同志,也讓我對自己身為同志的接受度增加,最後交了男朋友,公開出櫃。新店行道會張牧師曾發表許多反同言論像是:「同志們想如何教他們的『下一代』是他家的事,但是我的家人及我的兒孫不允許他們來污染。」「同志婚姻合法化,將是婚姻的開始,導致亡國滅種。」口口聲聲說自己尊重同性戀,張牧師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論就是歧視,這也是為什麼我受朋友之邀就參與這次平安夜舉牌活動的動力。

有人說,平安夜舉牌不尊重教會,被打活該,我想說的是面對歧視的言論並不需要尊重,為什麼?「一間教會如果歧視原住民,又不准原住民去舉牌,就要乖乖的不去嗎?」當天在美河堂的衝突,反映了在過去身為同志基督徒的心裡衝突,而我發現身邊也有許多基督徒為同性戀身分,他們不夠勇敢不敢作聲,但我敢說他們時時刻刻都陷入無比的掙扎。

「愛人如己」,是要站在同性戀的需要上愛他們。

(作者為馬偕羽翼團契幹部)

 
廣告/2023布聖誕樹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