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暴力的結構性成因

◎王宇軍

法國巴黎發生了不幸事件,諷刺週刊被伊斯蘭恐怖分子持槍攻擊,殺死了12人。事件發生後,法國上下舉國哀悼,全球漫畫家發表作品譴責,各國媒體也競相報導。殺人絕對不可取,對任何異見者有任何不滿,都應該以耐性和理性和對方溝通,真的無法取得共識,也該尊重對方與自己無可化解的差異性,絕對不能使用暴力。只不過,我想提出一個另外的思考,不可使用的暴力,除了直接侵犯身體的暴力之外,言語攻擊的暴力也應該不可以才對。

被攻擊的週刊雜誌原本就備受爭議,原因是他們總是發表有爭議性的諷刺漫畫,批判或抨擊其所不認同之宗教信仰的價值觀。有些宗教較為寬容,有些並非如此,然而該週刊堅持以言論自由對全世界進行嘲諷與批判,卻沒先問過對方,是否接受他們所宣稱的普世價值?

當我們譴責伊斯蘭恐怖分子的暴力之餘,更應該正視造成暴力的結構性成因。

濫用言論自由為自己的爭議性、傷害性言論護航,真的可取嗎?或許見仁見智。然而有一點很關鍵,如果我們知道某個人很嚴肅開不起玩笑時,通常不會再選擇以開玩笑嘲諷的方式對其進行勸誡或批判,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或反擊。然而,這家週刊以言論自由為名,繼續嘲諷那些不認為自己的信仰被諷刺很好笑的宗教組織。這種處理事情的態度,有助於化解雙方長年以來的仇恨嗎?

濫用言論自由的諷刺週刊,難道都是正確無可指責的嗎?那是假設世界上每個人都能充分理性思考,且具備足夠幽默感,還接受週刊所主張的言論自由主張的理想狀態下,才能成立。當對方就是有軟弱、有仇恨意識、有不可誤踩的地雷區,你還一天到晚冒犯,就得承受某些人可能因而失控爆走報復的後果。

這起悲劇發生之後,如果週刊或西方世界都把前因遮蔽起來,不願自我反思,光譴責暴力,卻不檢討自己濫用言論自由傷害他人,也是無法真正面對問題,更可能只是強化兩大文明之間的認知落差而已。

這起事件還給我們基督徒一個提醒,不要自以為掌握了絕對真理,就可以使用自己想要使用的方式,對並不信仰這套真理價值信念的人進行批判,對方可以完全不理睬,甚至回頭以我們無法承受的方式反擊。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