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危機,什麼才是危機?

讀者回應

◎吳建德

3282期《台灣教會公報》封面斗大且驚悚的標題「PCT從台語島變台語倒?」映入眼簾,讀完報導內容之後不由得讓人大大倒抽了一口氣,因為在全國各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無不興高采烈的籌備迎接宣教150週年之際,我們是否有意識到,再如此忽視母語被邊緣化的危機,這會不會就是長老宗在台灣唯一一個的150週年紀念?因為長老宗所堅持的台灣母語本土化價值早已經快消失殆盡了。

拋開以華語為主體的官方教育政策與無可避免的少子化議題,其實我們真的要好好反思,青少年們在學校接受了一整天的華語教育後,回到家中,父母親是以「父母話」來溝通,還是以自認方便、簡單的華語來交流?而到了崇拜主日,不論是團契或是主日學,我們的老師或是輔導們,究竟是以長老宗向來最強調的「母語」來授課、交談,抑或是妥協了大環境變遷,選擇用華語來傳授或主理?

此外,本意為了保住日漸流失、只會說華語的PCT青少年族群,許多教會近年來也積極投入開設華語禮拜的行列,然而,於充斥著華語敬拜詩歌的活力、熱情氛圍底下,伴隨著青少年族群不一定要說母語的教會和諧前提,PCT的青少年,現在根本就沒有機會好好接觸到自己父母親所使用的語言,也當然就無法以自身土生土長的母語來做為邏輯思維的出發點,更無從來傳承PCT這150年來所追求的信仰本土化與在地鄉土的關懷。

或許有不少人會質疑,時代變了,語言充其量只是一個溝通的工具,不影響敬拜上主,甚至會將「說母語」與政治畫上意識形態的等號,但當全世界各國政府開始積極守護自身瀕臨絕種語言,並且尊重並全面性恢復少數民族母語授課計畫的同時,我們卻有意無意地在抹煞掉母語的價值,讓本屬外來語的華語,逐漸以語言殖民的方式來深植在青少年族群心中,取代傳統的台灣母語文化,辜負了上帝所賞賜的無形資產。以現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這不是危機,什麼才是危機?」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