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奎
日前報載負責監造及驗收公共工程的土木工程公務員,近年國考卻招不到人;另外全台的該類公務員,因涉案遭判刑者,達到四分之一之多,因此產生寒蟬效應,值得政府和社會人士關心。
報導中指出考選部擬提出補救方法。例如工程部門增設法務人員;增加工程專業津貼;改善工作環境以保障土木工程公務員免於觸法等。但以過往經驗,這些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不務實做法,無濟於公共工程有扭轉惡劣的「官場工程文化」。
土木工程公務員較不同於一般的公務員,是其工作的業務所涉經費較大,而且硬體完成後長久存在,經常接受檢視及時空的考驗,尤以在自然氣候的重大變化下,如強風、豪雨、地震、環境汙染、人為破壞、其他的不明因素等,都足以使該工程硬體品質得以現形,據以追查是否符合原先設計施工的規範與藍圖。也就是有異於一般的事務性、軟體性的業務,在事過境遷後不易受到檢視、核對、判定,有天壤之別。
今天考選部所擬的補救方法,應是本於職位所提的例行公事而已。若國家的領導人,如行政院長、總統、各政黨主席等,對此現象有感,不妨獎勵提案,徵求公共工程各專業類別公務員、民間的工程各專業類別人員,提出可行的改革方案。若提案中有涉及隱蔽的事例中,不妨採取試挖送驗並請自主公民參與檢視,以期公開公正之做法,當必能獲得全民之信任,亦有助於警惕官商不敢勾結犯法的偷工減料作為。
基層的公共工程土木工程公務員若有為惡,我們極力贊成當應嚴懲。但又有誰知有多少弊端,在各個公務機構環節能一一順利通過,就在於「人」的品德高低為主要關鍵。今天懲下不治上,才是台灣社會亂象的幕後原因。
若是每個公務員都能如同聖經哥林多前書9章26節所說:「我奔路不像無定向;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台灣必能成為一個有希望、有安定、有進步、有幸福的國家。我們大家加油,從文化教育、行政透明、司法公正做起吧!
(作者為豐原教會會友、曾任公共工程品管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