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文
夜間的祈禱,悼念被殺害的日本記者後藤健二,一位令人敬佩的基督徒。這種敬重自己的專業,全方位地實踐基督精神的信仰方式,讓我想起內村鑑三先生和矢內原忠雄先生的信仰情操。
矢內原忠雄還是個年輕的高校生時,追隨無教會運動者內村鑑三,成為一個勤讀聖經、律己很嚴的基督徒。內村鑑三的女兒路得子和矢內原忠雄年紀相當,卻臥病在床。在內村鑑三的查經班出入的年輕人,都知道內村多麼愛他的女兒。他們也一起經歷了順服上帝旨意,放手與分別的掙扎。路得子未19歲就去世。內村哀痛著女兒的死亡,但是以充滿盼望的寧靜儀式,埋葬了路得子。這是矢內原忠雄第一次經驗到基督徒怎樣面對生離死別。
棺材要入土的時候,內村鑑三握著一把泥土,撒向天空,高喊:「路得子加油!」年輕的矢內原忠雄看著老師強忍傷痛的背影,受到很大的震撼。在他的老師身上,他看到信仰基督不是只求自己生活的平安順遂,而是要在所有的生命情境中,都盡全力追隨耶穌基督的腳步。是這樣的信仰,支持著矢內原忠雄在軍國主義下,不隨從潮流,也不畏強權,能夠堅持自己的理念,即使因此失去教職也不屈服。這是我所認識的一種深刻的日本基督教傳統。
這樣的傳統繼續著,點亮著小小的蠟燭。二十多年前,緬甸在大選之後,發生軍事政變,翁山蘇姬被軟禁,另一些人逃入泰緬邊界的叢林地帶,繼續反抗。我在泰國曼谷的基督教學生中心遇到一位日本年輕人哲郎,他講著破碎的英文,學習著泰文,微笑時露出小小尖尖的犬齒。他想要為緬甸受苦的人民做一點事。他在日本開卡車賺錢籌募經費,然後透過亞洲基督教協會(CCA),以泰國為基地,幫助緬甸的反抗者。他穿越邊境,運送防瘧疾的藥、蚊帳等物資給緬甸的學生,然後把他們的呼籲和訴求帶出來。「這不是很危險嗎?」我問。他聳聳肩,說:「我認為基督徒不應該只有想自己的事。」
後藤健二應該也是這樣的一位基督徒。這是真實的基督徒生命實踐。
(作者為台南神學院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