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超越無效對話的四象限

(相片提供/Pixabay)

◉吳宛軒

曾經,有一位姊妹A情緒處在低谷時,主動向她一位好友B訴苦。沒想到那一天,B正有很愉快的經歷,才聽完A的分享沒多久,竟忘我地講起令自己開心的事,A因此更受打擊。

人際互動中,常常發生這種我稱之為「無效對話的四象限」。老大說:「我說了,你聽不懂。」老二說:「我說了,你沒在聽。」老三說:「我沒說完,你就在說。」老四說:「我都沒說,都你在說。」

人因著背景與個性大不相同,要順利溝通並互相理解,本來就不容易。在教會裡,常常高舉要愛人的旗幟,但也常常不經意地害人,原因正跟對話方式有關。究竟,弟兄姊妹相處之間,可以有什麼樣的調整,更能促進彼此的情誼呢?我認為,學習傾聽並操練同理心,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MBA智庫百科定義的「同理心」,是指:「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觀地理解當事人的內心感受,且把這種理解傳達給當事人的一種溝通交流方式。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同樣時間、地點、事件,而當事人換成自己,也就是設身處地去感受、去體諒他人。」

保羅在腓立比書1章9節說:「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保羅所求的愛心,不僅要多,更是要建立在知識與見識的基礎上來增多。這裡的知識,是指對上帝的認識;見識,則有辨別力的意思。保羅盼望信徒對待彼此的方式,是扎根在對上帝的認識與從祂來的分辨力,因此得以流露出屬神的同理心與真理,而不是任憑己意去愛。

文中開頭所提到的姊妹A,正是我自己。在多次經歷無效對話的熬煉後,我學會了一件事:不要求人可以理解自己,但求神使我願意同理。低谷中,先來到天父面前,祂的一句:「孩子,你的難處,我都懂,我就在那裡。」更勝人憑自己所出的千言萬語。於是,靠著那加給我們愛與同理的那一位,我們才得以超越四種象限的對話模式,讓煉淨過的愛心,能不帶一絲自我,安慰每一個在困難中受挫的靈魂。 (作者為基督徒)

廣場徵文

歡迎站在信仰角度回應本報的報導和文章。文長勿超過650字。本報有刪改權,恕不退稿。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須註明真實姓名、聯絡電話與地址。若兩個月內未通知採用與否,請另行處理或改投他報。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