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洪習會」在北京登場,國民黨黨主席洪秀助在會中提出「和平政綱」,中國國家主席習進平雖表認同,但並未立下具體承諾。談到國際空間時,習進平仍堅決表示,非得在「九二共識」原則下才能談。意即若非在「統一」的前提下,一切免談!
過去,台灣在中國一味強求「統一」的情況下,在國際場合處處被中國矮化和打壓,使得仇恨的緊張關係揮之不去。若雙方的領導人與百姓不先相互赦免,並為過去歷史悲劇彼此認罪悔改,即使中國用強硬手段或武力統一台灣,硬被「統一」的台灣百姓,內心仍充滿著怨與恨,若如此那「統一」又有何用?
上帝創造人類,賜與人有語言的天賦和自由的意志,加上家庭、環境、教育與成長背景和天生的個性等因素,使得每個人充滿差異,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張;然而若發表意見時,要他人非得聽從你的看法不可,而你卻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就會像集權國家的主政者一樣,掌權者一味的要百姓服從,但礙於威權,百姓敢怒不敢言,這樣的結果,只是表象上的「統一」,根本看不到「合一」。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論語.子路》。孔子的名言乃在訴說:雖與他人的看法和意見不同,仍與之保持和諧與友善的關係,是為君子;相反的,為迎合他人的看法,外表附和他人的意見,內心卻存在著怨恨,甚至在背後惡意批評與為敵,乃小人也。人不能「一言不合,就成為敵人;意見不同,就失去笑容」,因為「一拳既出,傷自己最痛」;反是「要他人尊重自己,得當先尊重他人」,畢竟「怨恨挑起爭端,愛能遮掩過錯」。
約翰福音17章6~26節是耶穌為門徒「合一」的祈禱。從經文足見,耶穌為門徒與日後的信徒所提出的代禱,並非為「統一」,乃是為「合一」。主政者若缺乏耶穌那愛心、同理心、謙卑和虛己的強勢作為,將使得百姓不想、不願也不敢發表意見,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檯面下卻是暗潮洶湧、怨聲載道、叫苦連天。這樣,只能說是政治的「統一」,實質上,並無真正的「合一」可言。
是的,沒有真正的「合一」,要人接受「統一」,永遠沒有「和平」可言!唯有忘記過去,相互赦免,才能合而為一。否則,縱使外在「統一」,內在仍會因存在著仇恨,而無法真正「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