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接了一通台灣總統蔡英文的祝賀電話,這個舉動在美國國內遭到一些批評,他又在Twitter上高調表示:「美國賣給台灣數十億軍備,接個台灣總統的電話也不行嗎?」川普牽涉到台灣的言談舉動,立刻在全球引發報導討論,因為此舉意味著川普上任後,很可能調整美國對中國的政策。10日川普在受訪時提到:「美國不需要受到一中政策的束縛。」再度扔出震撼彈。
美國與中國是當前世界強國,中國國力上升速度快,兩國的競爭顯而易見,但在經濟關係又極為緊密。兩國近日衝突不斷,如南海問題已劍拔弩張,貿易上的不對等更讓美國社會產生許多不滿,川普之所以能當選,和他敢向中國嗆聲的表現很有關係。
過去美國盡力避免台海生波,一方面警告中國勿武力犯台,一方面抑制台灣進一步尋求國家正常化,但是川普似乎有意把台灣當成制衡中國的槓桿,把台灣推到中美關係的最前線。而中國果然也用欺負台灣警告美國。
中國一貫展示武力、恐嚇台灣。最近中國的軍機繞台灣飛一圈的情況,中國傳媒也出現「解決台灣問題只剩武力攻台一途」、「解放軍100小時內足以拿下台灣」等言論。台灣社會對這種威脅見怪不怪,完全沒有戰爭將臨的氣氛,分析各種條件後,也多認為中國真的動武的機會不大。
除了武力威脅外,還有外交戰。西非小國聖多美普林西比,12月中旬宣布和台灣斷交,台灣社會反應也很冷靜。很多人甚至認為,若開始一波斷交潮,未嘗不是置之死地而後生。或許可以去掉「中華民國」的假殼,以「台灣」之名建國,加入國際社會。但台灣被中國併吞的壓力,沉重又明顯,不管用什麼名字,只要中國不放手,台灣作為政治實體在國際社會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
川普的中國政策其實還不明確,必須等他上任後,才能知道改變的幅度有多大。畢竟對美國政府而言,美國的利益大於一切,任何意識形態,或是人權訴求,或是國家光榮,恐怕都無法成為決定政策的最後關鍵。
台灣無法避免成為中美角力時的棋子,在新局勢中,也需要新思維,更加務實面對,以維護台灣人民的最大利益。雖然戰爭的可能性不高,但是當中國不斷以武力恐嚇時,加強全民國防意識仍有必要。如何讓世界看見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國家」的決心,政府和人民都要努力。教會也有必要在這新局中,以新思維繼續關心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