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任
最近一陣子的台灣,有兩個女人成為新聞焦點,值得基督徒與教會深思。其中一個女人,是在台灣擁有400萬信眾的宗教團體創辦人,因為開發保護區爭議而鬧上媒體版面,後又被踢爆財務報表有問題,引發社會輿論強烈不滿。雖然信徒出面極力澄清與捍衛,但已經落入信者恆信的光景。另一位是剛過世的老媽媽,50年來堅持以超低價販售自助餐讓辛苦人可以溫飽,即便賣掉了7棟房子賠錢做買賣也堅持不悔的做下去。老媽媽日前出殯,花圈與送行隊伍之浩大,令人動容。
當兩件事情一起被媒體放大報導時,比較效應尤其明顯,宗教法人團體被打為落水狗。當然社會輿論評價有點言過其實,畢竟該宗教團體的慈善行動是全球範圍的推動,不能完全抹滅其做善事的成績。
老媽媽的愛心,則讓我想起新約聖經中那個捐出身上所有兩枚銅板的婦人,耶穌說這個婦人的奉獻比那些財主還被神看重。老媽媽賠錢也要幫助最小的一個弟兄,這是非常大的善意,無論是不是基督徒,都值得我們學習這樣的謙卑忍耐、存願意幫助人的心志且至死不渝的去做。
宗教團體創辦人與愛心自助餐老媽媽兩個人的生平經歷與作為被擺在一起比較後,我們發現社會上更多人喜歡的是老媽媽的作為,雖然實際上可能是宗教團體幫助的人更多,但人們更喜歡老媽媽的無私奉獻。
這對我們也是很大的提醒,當教會也開始落入業績主義迷思時,變成開始追逐人數成長奉獻成長教堂數量成長,最後蓋出一堆漂亮的大教堂,出現一堆熱心服事努力奉獻的信徒之後,會否也宗教團體法人化,覺得自己做的都是對的?
(作者為景美浸信會會友、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