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義和愛心取代圍牆

◎陳文奎

柯文哲市長推動捷運聯開宅做為公共住宅,引來原住戶甚至附近居民的不安和反對。有住戶提出建貧富隔離牆和住戶入住須有「無犯罪紀錄」的條件,此舉引發向來推崇社會住宅只租不賣的前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鄂的撰文批判。對此「居住正義」如何才可得呢?

今天台灣人人心中的圍牆,遠多於有形的圍牆,有待從文化教育和法律規範來拆除。以自己為例,在35年前搬到郊外首次購屋,乃基於買不起原於市中心的房子,當時的公共設施,只有一座村民活動中心、既成的私設巷路及水溝,其他全無,可見生活的艱辛。

移居後第3年,村長知道我熱心腸又有建築、庭園方面的專業,力邀我出任社區理事。出任後,我們理事的成員都深知村裡沒有市場、沒有小學、村子主要出入口在車輛多又無紅綠燈的狀況下,常有車禍意外發生的悲劇,因此無法吸引外來的人口移入村子裡。這些理事前輩們的年齡都大於我,但他們在相處的7年中,見證到「人因心地善良而美麗」。村子裡的難題一一解決了!那正是牧師給我一句話:「把別人高舉,使自己卑微吧!」體驗到默默的去做橋樑的角色,是得以成就一切的良方。

當人或群體面對困境時,若有信仰的支持並依自己信仰中戒律來力行實踐時,都會心想事成的。但在這個黑暗的世代「人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處優。」我所住的村子社區裡,領導人變動,就榮景不再了!有人說「好的風水,因小人入住而變壞,壞的風水,因君子入住而變好。」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都在於人人的心中是否因為了名利而築起心中的一道圍牆了呢?

「公義和愛」使自己和鄰舍沒有犯罪的紀錄,堅固無情的圍牆是不能使你有美好的生活。願以這句話獻給台北捷運的公共住宅、美河市的原住戶、和我的村子社區鄰舍們,祝福!

(作者為台中地方法院少年輔導志工、台中市父母成長協會監事) 

 
廣告/2023布聖誕樹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