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應
◎賴師敏
5月31日拜讀了《台灣教會公報》3300期10版「公報廣場」刊登陳重光牧師所著〈十字架何時取代了上帝?〉一文,其實本人撰寫此文之前曾先與陳牧師通過電話,表達各自的看法,這確實是一個平常沒有注意到的問題,雖然是「小小的動作」,但是裡面卻涵蓋了信仰的問題。
陳牧師是我神學院很要好的同學,本人當年接到國防部兩年的聘書,任職滿後,就沒再回神學院繼續就讀,轉往教會機構服事,雖然在職中有再進修,但所學有限,來回應此文有嫌粗糙,並非本人「蝦龜 bōe 忍得咳」,而是應陳牧師的邀約,站在平信徒的角色來看此一嚴肅的問題。
依本人淺見,奉獻也是禮拜的一部分,奉獻感謝的祈禱面向十字架並無不可,因為十字架是信仰拯救的記號,代表著人與上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基督徒的中心信仰,更是基督徒的信仰價值。
既然陳牧師拋出這個問題,本人也有兩個問題,請教主內牧長及信仰前輩:
第一、當牧師舉起雙手祝禱的時候,代表著上帝的愛與無上的權柄,司會者是否退到台下,或者仍然站立在該處,或者退到座位前站著,接受牧師的祝福。
第二、由於本人在教會機構服事數十年,常有機會舉辦聯合禮拜,台上座位安排司會、禱告、證道、致詞、祝禱等牧者,他們的座位如何安排,如果是證道與祝禱非同一人,通常本人都將祝禱者安排於中間的位置(祝禱者都是德高望重的牧長)、證道者排左旁邊,記得有一次各教派聯合禮拜當牧師團進場到台上時,中間位置互相禮讓(大家都謙虛自認微小),最後中間位置沒人座,趕緊再補一張椅子。
以上兩點,雖然是與信仰及得救沒關係,但為了做禮拜更神聖、更莊嚴,讓我們共同來討論。
(作者為前台灣聖經公會副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