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教室——我禱告得不好

◎陳禹安

小櫻私下禱告沒有問題,到了團體面前就遲遲不開口。她曾沮喪的對媽媽說:「怎樣禱告也不會像小組長姊姊那麼好!」我想這孩子自己落入了比較的困境,擔心在大家面前禱告比不上其他人,反而不敢開口。我決定試試行為學派的「行為塑造」來幫助小櫻突破心理障礙,放膽開口。

行為塑造是以「遞進接近」的方式,即時增強接近目標的行為的每一個動作,一直到該行為完全被建立起來為止。行為塑造的七個步驟如下:1.確定目標行為:小櫻要達到的目標行為是可以在大家面前開口禱告;2.測定基線:小櫻在家中是可以出聲禱告的;3.選擇增強物:因為禱告是神的恩典,我不希望用物質獎勵神的恩典,就求神垂聽孩子的禱告成為最好的增強物;4.遞進接近方式:將目標行為細分成三個部分,禱告的開頭、內容和結束,並增強每一小段行為反應;5.繼續增強剛建立起來的目標行為;6.間接增強目標行為(改變時間或改變頻率);7.評估效果。  

輪到小櫻禱告時,我先問小櫻:「禱告第一句話是什麼?」「親愛的主耶穌」小櫻怯怯地回答。「很好!」老師立刻口頭增強,再接著問「剛剛老師說的禱告事項是什麼?」等小櫻回答之後,這時老師繼續增強「沒錯,就是這樣說出來!」小櫻的聲音雖然仍小到聽不清楚,但我不急著一次就十全十美。「好,最後一句是什麼?」「奉耶穌的名禱告。」練習的過程雖然勉強,但第一週先以可以完成為目標,再持續練習增強到行為熟練。

下一週上課時我問小櫻:「上帝有沒有聽妳的禱告?」小櫻回答:「有!」我繼續跟她說:「沒錯,妳禱告了,不用很多,但上帝聽孩子單純的禱告,也成就了。妳不需要擔心禱告得好不好,只要將我們所求的說出來就可以了。現在,再試試看!」經過幾次的練習,等到小櫻再也不用讓老師一直催促就可以在公開場合禱告時,行為塑造已完成。為了使禱告像呼吸一樣自然,慢慢嘗試隨機請小櫻禱告,如此一來小櫻隨時都可以開口帶大家禱告了。

行為塑造在教導上可以用在許多地方,只要是希望孩子培養的品格或習慣,都可以用行為塑造的步驟一步步的幫助孩子養成。

(作者為前金長老教會主日學老師)

廣告/2023布聖誕樹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