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應
◎呂宗學
《教會公報》3303期5版專題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三家醫院的現況與反省,報導最後引用即將卸任馬偕董事長黃春生牧師的建議:「應該落實社區醫療在地化。」本人非常同意黃牧師的論點,以下提出五個理由,建議基督教醫院應該積極發展「社區醫學」,做為在台灣競爭醫療環境脫穎而出的利基。
一、基督徒的特色是主動出擊。馬可福音16章記載耶穌要門徒往普天下去傳福音,最後又說要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傳福音當然不可能坐在家中等人來聽福音,基督徒要傳福音一定要主動出擊深入社區深入各行各業關心民眾的問題。同樣地,傳統醫院醫務人員坐在醫院等病人來求診,基督教醫院應該要積極發展社區醫學,主動出擊到社區,改善社區民眾健康。
二、台灣初級與次級預防執行率不佳。台灣許多病患第一次診斷疾病時,病情已經很嚴重,譬如癌症已經第四期,冠狀動脈已經阻塞80%,造成治療預後不佳。國民健康署目前推行許多初級預防(健康促進)與次級預防(癌症與三高篩檢)計畫,但是執行率卻不佳,基督教醫院應該積極發展社區醫學提高執行率。
三、台灣慢性病疾病管理績效不佳。隨著人口老化,越來越多人罹患多重慢性病與失能。基督教醫院積極推動社區醫學,在基層做好慢性病管理,主動到家中與安養中心,確保家中主要照護者的照護品質,才有可能減少嚴重併發症急診與住院數目。
四、教會是重要的社區資源。1233間長老教會遍布台灣各社區,是基督教醫院發展社區醫學的重要社區資源,教會會友可以擔任志工,協助基督教醫院上述初級與次級預防及慢性病疾病管理與失能照護的推動。
五、學術研究的需要。過去實證醫學研究大多是醫學中心病患樣本,病患大多比較嚴重較後期,研究結果大多不適用於地區醫院或基層診所較輕症或初期的病患。因此國際實證醫學學術界非常需要「社區」病患樣本的實證學術研究,提供基層醫療人員較有適切的照護資訊。此外,目前學術界也非常需要由基層診所到地區醫院到區域醫院到醫學中心到安養中心一條龍的完整病患照護的相關資訊,彰化基督教醫院的體系剛好就是跨層級照護機構之整合,應該可以提供社區醫學研究相當寶貴的研究素材。
長久以來,基督教醫院對於社區醫學的重視都是優於其他醫院,希望未來能在這個優質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更積極在資訊管理與學術研究上深化社區醫學的人力與設備。希望在台灣醫療宣教200週年紀念時,基督教醫院能拿出更亮眼的社區醫學成果。
(作者為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