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究竟趕出了哪一種的鬼

◎Jill Chou

閱讀6月29日《蘋果日報》人間異語的訪談〈為了矯正我,教會幫我趕鬼〉,想引出後續討論的,是現今教會在處理弱勢問題上的偏執與傲慢。

從許先生因為失去親密伴侶痛苦向教會求助,卻被抓去趕鬼的經驗中,我們看到了幾個問題:1.牧師心中的價值大於當事人心中的創傷2.服事者無法面對自己趕鬼經驗的失敗。

就筆者多年處理創傷的經驗,深知在至親離開的時候,當事人會有的眾多身心反應,是因哀慟所致,文中的服事又為何變成製造創傷?原因是,當牧者看到同志時,就被眾多負面感受所圍住,牧者判斷同志的價值優於同志會友的創傷痛苦,而忘記這是服事者把自己的問題帶進教牧關係裡,牧者應處理自己本身不能接受同志的問題,而不是求助者的性向問題。我不知道是怎麼樣的自私,讓牧者在處理這些議題時,不願意承認無能也無力處理,而不願意謙卑地將會友轉介到相關領域的專業機構進行服務。

很難想像當事人是怎麼度過趕鬼的過程,飢餓加上疲勞轟炸,又夾雜著洗腦,是何等折磨身心,也需要何等大的勇氣經過這些壓迫與傷害。一個壓迫的場景,又如何邀請耶穌同在,如何祈求人子彰顯愛與醫治。試想,如果真有鬼魔,真有附身,被附身的人應是最清楚鬼魔是否離開的人。聖經裡的格拉森人,不也是這樣認出他的主?耶穌在格拉森人身上的服事,並不是三天三夜不吃喝,真的讓格拉森人不分日夜走在墳塋,受痛苦的是折磨他的鬼魔。

以西結曾向以色列牧者發預言:責備以色列的牧人只知道牧養自己,而沒有牧養群羊。瘦弱、有病、受傷、被逐、失喪的皆沒有處理,但用強暴轄制他們,因此群羊分散,作了野獸的食物。當年先知的預言,至今仍然讓人動容,現今的台灣教會是否仍然願意聽勸戒,避免這樣的暴行一再複製重演?而要改變,不僅端看教會有無反省的能力,也需要眾多教會肢體與教外人士共同努力。願我們不漠視任何一個受苦受傷的基督徒,在教會裡受到二次傷害、權力壓迫的事實,無論他是不是同志,無論我們認不認識他。

最後,遙祝文中許先生,在服事神的道路有充滿勇氣及不畏艱難的信心,也對於他能經過教會施暴,仍未放棄基督信仰,致上深深的敬意。

(作者為基督徒、執業社工師)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