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米克斯
常聽移民國外朋友說家鄉台灣風土人情的美麗貴在多元,社會民間裡沒有宗教衝突、沒有民族鬥爭、沒有文化隔離,相互尊重對多元的包容,這是島嶼自然風光美景以外的美麗一景,旅居異鄉常是令人想念。
近20年來,東南亞地區國家為賺取更多外匯,勞動力人口輸出至世界各地,而需求量不低的台灣社會,鄉村與都市,漁港小村或海港城市,都隨處可見不少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移工,更增添了已經多元社會台灣的風情。
日前穆斯林開齋第一週的週日,台北火車站大廳內外超過5萬人的印尼移工湧入,歡度穆斯林的開齋節慶。前言說過,台灣社會多元,能夠多元被看見,在於包容根植了民心這最是可貴,因此,穆斯林與基督徒劍拔弩張的國際新聞,在現今的台灣應該不會出現。當穆斯林的印尼移工數萬人聚集在北車慶祝屬於穆斯林的宗教活動時,台灣不少基督徒表示支持。
舉例來說,基督徒的通用設計基金會董事長唐峰正也出現在這次穆斯林慶典中用行動表達支持。他指出,這是既成的事實,況且移工對於我們台灣人力市場是有高度貢獻,移工人口對台灣產業的產值已經具有相當程度影響力,「將心比心,我們在異國工作,也很希望得到異國的支持」。
然而社會也有聲音對此事情表示不滿,認為影響出入北車動線,或是製造垃圾的髒亂。對此,長老教會勞工關懷中心簡長榮主任表示,我國政府既然做出了支持移工歡慶屬於他們文化活動的聲明,強調體現了台灣多元文化色彩,那麼,行政院勞動部就應該主動協助解決移工開齋的慶典活動,而移工屬國的駐台辦事處,也應該出面與我國政府合作,尤其要讓活動進行能夠順利,政府應邀請關心移工權益的非政府組織加入合作,如此就可以減緩社會的反彈,促使更多台灣人願意與移工歡樂融合在社會多元的風情裡。
基督教會對穆斯林態度因教會屬性不同而有不同,台灣亦然。簡長榮指出,心靈寄託及信仰支持,對任何離開故國的人來說非常重要,而北車特別為穆斯林設置祈禱室,就像醫院有設置不同宗教的祈禱室,基督徒不需要大驚小怪,「既然我們是多元社會,就是要平等對待他們的信仰。」他說:「台灣可以是濃縮世界村的最佳代表。」關於社會多元的氣氛要祥和,簡長榮提醒,只有包容還不夠,還要能夠融洽。
(作者為長老教會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