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阿們,有人正在聽

◎林婉婷

有時參加各地的基督徒青年聚會,看著臺上牧師極力抨擊同性戀,並要臺下的青年們大喊「阿們!」這種如同真人真事改編電影《為巴比祈禱》(Prayers For Bobby)的場面發生在現實。電影裡面巴比媽媽說:「當你大聲呼應台上的『阿們』,有個孩子正在聽。」這是值得我們省思的話。

同志有很多面向的解釋,心理(喜歡同性)、行為(同性性行為)、生物(性別本身)、社會(性別氣質)四種面向,但很多基督徒卻直接把「中文譯本聖經」當攻擊的武器,不佐以語言和歷史考證。除了語言翻譯的差異,新約裡寫作目的多是勸勉某人或某教會,與對時代風氣的譴責和指導,不是「通則」。聖經說教會不是屬保羅或屬彼得,而是屬基督的;我們受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下,不是保羅或雅各名下。偉大的門徒也不能代替神創造旨意。

四福音書裡的話語是來自於耶穌的教導,有愛、有寬恕、怎樣禱告與完成使命,沒有婦女歧視(婦女得救)、身體歧視(殘疾人士得救)、地位歧視(盜賊和乞丐得救)、職業歧視(稅吏和妓女得救)、或種族歧視(外邦人得救),基督教的核心,是神永遠等待我們回頭與和好的愛與仁慈。

舊約裡神降怒是因為人們進行同性性行為,還是因為人本身荒淫無道且拜偶像(同性性行為可能和他神信仰的廟妓有關)?再說,愛雖與情慾連結,但為什麼不能很單純?以大衛和約拿單來說,他們兩人「愛彼此生命更勝自己的」,「活時相悅相愛,死時也不分離」,「愛情奇妙非常,勝過婦女」,這是什麼「定義」的「愛」?或是「愛」本身就是最大價值?

上帝要我們在心中常存的是良善的果子和美好的旨意,「批評、否認、攻擊、誹謗」就像「懶惰、污穢、貪婪、詛咒」受神所厭惡的。世界上還有很多性向,例如無性向、雙性戀、泛性戀等我們很難命名定義,但愛的本質不變的性向樣貌。如果連上帝都愛跟我們「不一樣」的某人,這個社會、或是我們自己,願意愛他╱她嗎?記得,我們的「阿們」,有人正在聽。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

 
廣告/2023布聖誕樹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