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烏俄關係看台灣政治

◎林婉婷

去年太陽花學運的期間,俄國與烏克蘭關係緊張。當年俄國送給烏克蘭的區域土地具重要戰略位置,是歷史上拿破崙和希特勒侵略的路線,更是俄國重要的海上軍事出口。看著烏克蘭逐漸向西方世界靠攏,可以想見俄國的緊張。

俄國提議拿低價格天然氣換烏克蘭的獨立和安全。若烏克蘭政府有身為獨立國家的自許,就應該要設想人民的立場心情,但這時烏克蘭陷入內部惡鬥。「橙色革命」雖然推翻一任令人大失所望的領導,但當熱潮退去,人民仍舊深陷政治亂潮。

俄國以建議之名插手烏克蘭政治,希望其走向聯邦制,這樣俄國就可以利用人民政治自主性進行族群政治的劃分;俄國想要接管東烏克蘭,此區俄國人口多且經濟實力高;而克里米亞地區急著辦理公投脫離烏克蘭。

烏克蘭有團結有力的革命運動,又有充滿魅力的領導人組合尤申科(Yushchenko)和季莫申科(Tymoshenko),但為什麼還是會深陷內部惡鬥與外來操控?新興民主國家把理想期許放在民主情懷上,跟隨「理念」而不是「程序」,換人掌權就換規則,最終就是沒有規則也沒有基礎保障。

烏俄關係和台灣服貿抗爭有很多類似,政府何時不再拿不成比例的條件當作和別國談條件的籌碼?人民對於國家歷史與定位有沒有可能達成共識?我們身為新興民主國家的驕傲有沒有可能成為實際的力量?期許人民都能敏感關心,因為這是「我們」的國家。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