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對「天父」的形象

◎楊忠輝

曾經有位姊妹,透過Facebook上的訊息問了我一個相當尖銳的問題:「牧師,我從小就無法接受以『父』之名來尊稱上帝。甚至嚴重到每當教會在以『主禱文』禱告時,我就將第一句『我們在天上的父』省略過去。我自己認為,如此的做法令我深感罪惡,愧疚愛我的上帝。其原因是從小父親的觀念就是『重男輕女』,僅提供哥哥與弟弟們求學,而身為家中二女的我與妹妹卻只能被要求在家幫忙做家事,或者到農場當女工。又加上父親好賭,時常因在外賭輸錢,回到家就會動手對母親施暴要錢。因此,小時候對父親的負面形象造成我對以『父』之名來稱呼上帝而產生反感,甚至排斥、拒絕。牧師,我該如何是好?」

的確,若是以佛洛依德對心理創傷論述「現在所受的痛苦,是因為過去的遭遇所造成的。」心想如此「決定論」,足以能安慰她嗎?於是乎,我就與他分享了一位教會歷史教授邦迪(Roberta Bondi)的親身經歷。

邦迪(Roberta Bondi)教授也曾經對「父神」這詞無法釋懷,主要是因為父親在他心目中是一位相當嚴厲冷漠之人,甚至絕不容許男人(孩)有任何瑕疵、軟弱、叛逆。反之要求女人(孩)要溫順、文靜、聽話。但邦迪小時候,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達到父親的要求,因此造成了她心理上的重擔。加上在她少年時期,父親就離家,導致邦迪每次聽到「父神」二字就心裡就相當不舒服,甚至嚴重到怒火中燒。

直到長大後,邦迪前往英國牛津大學進行學術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她從「埃及沙漠修士」的著作,發現了「天父」也有著溫柔的形象,上帝特別憐憫那些被社會藐視的弱勢族群,並深知人的軟弱、試探與痛苦。於是,她便試著以父神之名禱告。但很可惜,她心中對「父神」一詞苦楚依舊無法釋懷並深藏內心。

直到有日當她讀到耶穌將被捕前與門徒的對話,記載於約翰福音14章7~9節:「腓力說:『主啊,請把父顯示給我們,我們就滿足了。』耶穌說:『腓力,我跟你們在一起這麼久了,你還不認識我嗎?那看見了我的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還說把父顯示給我們呢?你不信我是在父裡面,父是在我裡面嗎?我對你們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而是住在我裡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雖然邦迪先前因為將自己對父親的負面形象投射到對上帝的形象,然而,就是這一句「那看見了我的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還說把父顯示給我們呢?」讓教會歷史學教授兼神學家的邦迪有了開展新眼光的機會。

而我們每個人是否能靜靜思量以「上帝的理念」作為改正的目標,來重新體認天父上帝的愛並與祂對遇,並將心中餘存的創傷,藉由禱告向耶穌訴說,循步漸進的幫助自己得著釋放與安慰呢?

(作者為牧師)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