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鴻
好美里灘地位於嘉義縣八掌溪和龍宮溪出海口,由於當地海岸地帶位處海陸交界,在海積過程中,形成天然潟湖,造就了水生動植物的生長,及鳥類覓食棲息的天堂。荷蘭時期曾在此興建碉堡,清朝時稱為清風闕砲台,是個有歷史性的天然景觀之地。因富有紅樹林、潟湖、沙灘等多樣海濱風情,以及豐富生態資源,1985年間行政院將其納入「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並列為自然保護區,是彰雲嘉沿海範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也是嬉遊賞景的最佳之地。這美地是嘉義中會的新塭教會教區,也是我們要關心疼惜的家園。
近年來,該地區海岸線掏空日益嚴重,沙灘日漸流失,潟湖逐年消失,保育人士感到十分痛心。據好美里居民表示,從1987年迄今,沙灘後退達400公尺,原本位於海岸線東側綠意盎然的木麻黃防風林,因長期泡水相繼死光,呈現光禿禿的醜象,加上紅樹林的死亡,使得原本最美好之地,不只美景每況愈下,並危害到內陸魚塭。如果颱風來襲,目前堤岸被沖壞,將是不敢想像的惡夢。雖多次向政府陳情,但是仍未獲得具體回應。好美里的居民中,有許多是新塭教會的信徒,他們每個禮拜誦讀信仰告白「阮信,上帝使人有尊嚴、才能、以及鄉土,來有份於祂的創造,負責任和祂相與管理世界。」因此楊善雄牧師召開小會,向中會反應,獲得中會重視,責成教社部組成小組前往了解。
關懷小組在中會總幹事黃世偉牧師及本人帶領下,前往好美里蔡信得、蔡信福兩位長老家,庭院站滿來向小組發言的社區居民,希望他們的問題不再是選舉的承諾、選後的「芭樂票」。他們哀苦的聲音能透過基督教會,讓上帝給予拯救。
他們表示,由於附近布袋商港填海造陸十多年來,因著砂粒轉向沉積,使得北端河道淤積,南端好美里缺乏砂粒沉積,加上海水沖刷,原本天然海岸屏障的沙洲流失、潟湖地形遭破壞。多年來發起「搶救好美里沙灘」運動,透過電子郵件陳情,但是沙灘流失問題涉及諸多單位,目前雖興築堤防加上消波塊來保護海岸,但是海浪不斷把海砂帶走。
居民希望和布袋商港成為好鄰居、一同受祝福,布袋港成為一個國際深水港,將南邊堤岸延展到外海,使海浪不再掏走海砂,讓好美里居民生命和財產都得到安全的保障。
(作者為嘉義中會民雄教會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