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是永遠的在野公民團體

◎王乾任

大選結果出爐,如各界預料,國民黨慘敗、民進黨勝出且完全執政,不過,這個結果對教會的考驗恐怕才要開始。在台灣,長老教會的政治立場偏綠、華語教會的政治立場偏藍眾所皆知。不同教派各有政治立場,在國外如何暫且不去談,在台灣則是和歷史有很深的關聯。

華語教派的創辦人或早年的牧者多是跟著國民黨一起來台,甚至是老兵退役後轉任神職,身分導致特定政治立場連結,更多是情感而與政黨的執政成績或政黨信念無關,單純是人不親土親的習慣使然。長老教會支持泛綠陣營,則和戒嚴時期被國民黨政府迫害有很深的關聯,也因此跟國民黨很難好得起來。

台灣長年是國民黨執政,僅在陳水扁當政8年,行政權由綠色執政,而立法權則是今年才首次政黨輪替,也就是說,華語教會長期是站在統治階級那邊,不知不覺間也習慣替統治的國民黨政府背書和護航,極少扮演監督執政者的角色,且多半直接以羅馬書的說法蒙混,不想對執政者的諸般惡有所批判責難。

長老教會則相反,大多時候站在監督與批判國民黨的狀態,極少與執政者能成為夥伴,雖然也得坦承在陳水扁執政時期,長老教會偏袒綠營的狀況。

不過,今次大選結果出爐,當民進黨大獲全勝且準備完全執政時,無論華語教會還是長老教會都必須深思,我們難道還要繼續以過去的歷史軌跡作為擁護、批判特定執政黨的依據嗎?

未來未必是國民黨再次執政,但可預見台灣將透過不斷的政黨輪替,走上成熟民主國家的道路。教會若再因自己的歷史軌跡而與特定政黨交好或交惡,對不同執政者的相同做為作出不同評判,甚至公然以教會身分去力挺、批判特定執政者,恐怕會友會不以為然。

成熟民主國家,教會公然以教派名義支持或反對特定政黨、政治人物是非常不可取的作為(自己組黨參選根本不用說,是荒唐透頂),教會之於執政者,是顧問角色,從信仰的角度針對頒布的政策或法令給予補充、建議或提出反對的意見,讓執政者在制定公共政策時能考慮納入基督信仰的核心價值。

某種程度上來說,教會就像知識分子,不戀慕或屈從於權勢,是永遠站在執政者對立面的在野黨,永遠睜大眼睛,監督執政者是否破壞神所創造的世界?如果執政者做了違反聖經原則且又傷害社會的事情,就要以先知的方式發出批判與警醒之言,絕對不能護短或者因為執政者是自己討厭的政黨就一味的反對,假監督真攻擊。

台灣的教會們,該從過往的歷史軌跡所造成的特定情感依賴狀態中脫離,讓自己成為成熟民主社會中的公民團體,為社會的和諧進步發展貢獻一份從基督信仰而來的力量,不扯後腿、也不護航。   (作者為景美浸信會會友)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