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貧富差距達77倍

◎王永宏

長老教會一向以代議共和為榮,但目前的教會文化徒有傳統,卻喪失傳統的加爾文精神!會友努力賺錢,一心想榮耀上主,但終其一生,卻連個安生立命的居所也無法如願,殊不知我們都是資本主義的實踐者,同時也是受害者。

社會中的貧富差距、所得差距飆升近百倍,情況同樣也在教會中出現。教會如此,中會也樣。依2013年教勢統計:會友全年奉獻差距近5倍(最低1萬、最高5萬);教會平均差距達10倍(最低70萬、最高700萬);中會差距更達77倍,顯見貧富差距無所不在。中會結餘最高超過9千萬,不足亦有9百萬之譜,教會整體結餘平均為35萬,但高者過百萬,不足者負債。教會大小落差頗大,倘若以會友數分析,則發現按此發展大者恆大、弱者更弱。試問教會的決策者,屬於哪塊?

長老是上帝所選召,但會友是按聖經標準選出,還是看所得、看成就?坦言之,關鍵在於每位投票的陪餐會員。當負責教導的長老(牧者)未善盡牧養之責,會友只能依靠自身經驗判斷,以屬世眼光,選出屬靈長執。難道我們的體制設計,不就是希望解決會眾制的盲目、反對主教制的獨斷專行嗎?

金字塔頂端的教會如何呼召普羅大眾認識上主呢?提倡成功神學的教會,顯然只將耶穌視為萬應公,將公平正義視為敝屣。耶穌不正是來打破這樣的法利賽人嗎?身為改革宗的耶穌會如何做?

教會應正視經濟公義的問題,改造自身區域失衡的問題、反思信仰精神,同時消滅菁英領導方式,建立實質夥伴、家人關係,彼此包容與接納,用充滿信心、盼望與愛的福音,為社會帶來一股清流,這才符合耶穌基督的教導。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