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德
絢爛的慶典煙花早已謝幕,長老教會在台宣教的腳蹤也堂堂進入下一個150年,同時大多數人此刻亦欣喜準備迎接著本土派政權的再次上台,並且期許全面執政後轉型正義的徹底落實。
然而,面對著世代交替、性別公義、關懷弱勢、根釘鄉里等教會重要議題,以及大環境少子化下,他教派人數卻持續成長的衝擊,試問,我們是否真的準備好了?是即將邁向新一代信仰高峰,還是「焚而不燬」的榮光從此只能存於回憶之中?
近期與幾位不再參與團契生活,甚至是停止主日崇拜的青年接觸,從他們的回應與分享當中,筆者驚覺到,除了沉重的工作壓力之外,讓他們親近教會的最大阻力,莫過於是缺乏對教會的歸屬感與向心力,和認為教會無法給予適時的溫暖與關懷,更有青年指陳,身為好幾代的基督徒,從小到大參與教會各種活動,已厭煩儀式般的敬拜流程,也無法從服事中獲得任何成就感,所以對於敬拜早就不冷不熱,也沒任何意願向朋友傳福音,根本就無法想像昔日巴克禮、馬偕等人是以何種的熱情來傳揚上帝國的好消息。
姑且不論教會牧者或相關輔導們是否需要調整心態,筆者以為,作為一個基督徒,不單單是將歸屬感或向心力定睛於教會,而是要把焦點放在真正的位置──上主。
我們不是因為愛教會或是愛牧師才來聚會,而是我們愛上帝;我們更不是因為有人關心或提拔才來參與敬拜,而是主耶穌早就揀選我們,早就以祂十架上寶血的愛來贖回我們滿身的罪過;我們服事,不是在榮耀教會或個人,而是對主滿滿的感謝,祂給了我們如此珍貴巨大的恩典,結果我們今日卻淪落在屬世中,追逐那極為渺小的成就感。
教會不是「烏托邦」,更絕非是空想主義者筆下的「理想國」,唯有無私委身、無我投入,才能讓上帝國在地上茁壯,上帝的旨意也方能真正行在地上。「今日青年、明日教會」的口號言猶在耳,若不將上主對我們的愛即刻化為行動,恐怕未來將變成「今日教會、明日廢墟」吧。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