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應:由一葉知秋看教會醫院──營運的戰國春秋

◎陳宇全

《台灣教會公報》3354期〈從政權交接看教會學校機構交接〉一文,從主題而言,應是一篇具宏觀、內省與建言導向的文章,無奈稍加瀏覽,短短幾百字,卻暴露出總會屬下事業機構長久以來所面對的難題,尤以馬偕系統的傳承交接最令人憂心,舉例如下:

1.近20年來,筆者看見馬偕醫院董事長與院長的傳承,充滿了派系鬥爭、角力、內鬥,不願遵守總會制度,甚至與北大、總會抗爭,董事會分黨結派,好介入行政事物,因而所聘任的院長幾乎是資淺的基督徒,許多人擠破頭爭當董事、盡力拉關係,登上院長就一無作為,看看院長升任後的人事安排,便可看見許多的利益糾葛。求上主憐恤帶領,否則隨時有人興風作浪。

2.馬偕醫學院的籌設,自1990年以來,高明憲教授歷經13年多的籌設卻一無進展,方菊雄長老規劃奔走卻不得其門。2008年1月,行政院院長張俊雄召集衛生署與教育部聯席會議才得以籌設成功。原應由方菊雄長老擔任第一任校長,無奈送審時遭檢舉方校長逾齡,教育部不得已緩發布並要求我方於兩週內聘任合格人選,否則不發設校許可,經總會及馬偕基金會董事會多方邀請,魏耀揮校長才勉為同意在危急中受任。

經過7年經營,馬偕醫學院頗有成效,除了追隨馬偕精神,應屆醫學系與護理系畢業生更全數取得國家資格證照,多數畢業生進入馬偕醫療院所工作。許多考生也以馬偕醫學院為第一志願。

人言可畏,一葉知秋可以熟悉院內資訊,為何只忽視董事會對每名校長的禮聘原則,甚至以馬偕醫院本位心態妄自羞辱別人。新政府勝選後,經過4個月接班方就任,已經覺得太長了;一個600多人的醫學院,要這麼憂心嗎?還有1年1個月又20天,太早了吧? 

3.小英政府上任後,背負全民期望。他可以全面執政來解決全國人民的難題,但迄今已讓許多支持者失望,許多本土派人士為新政府捏了許多冷汗!當家方知當家苦,但新政府若能以民意為先,保持反省檢討能力,學習謙卑與主同行,則是新政府的希望。

馬偕醫學院的交接,問題不在有無陽明團隊,或者回歸馬偕團隊,也不在制度,而是在人心,馬偕基金會董事會是否有心把醫院、醫學院、護專看為同一體系,馬偕醫院院長是否只想突顯醫院的經營利潤?而忘了醫學院與醫院是相輔相成?馬偕醫學院尚在襁褓中,教育部關心的是醫學院的經營來源?是否能永續經營?TMAC的評鑑與校務評鑑都與此有關,馬偕基金會的董事不應袖手旁觀,甚至主張撤銷前屆董事會與馬偕醫學院的財務捐贈公證,太誇張了吧!

短視近利的政權,必會被人民唾棄;同樣的,短視的董事或私心的董事,也必遭上主究責。

馬偕醫學院7年來,以新生之犢努力向前,不畏校區在最北部的偏鄉,不畏校舍在最惡劣的天候,不畏在台灣大學院校中資歷最淺,不畏在全國大學院校中人數最少,在這裡有最具信心的校長,最謙卑的馬偕醫學服事團隊,以最實際的信心生活態度,以校為家,跟學生生活在一起,學習在一起,讀經禱告在一起,他們要以馬偕醫生為榜樣,天天吟唱「遙寄台灣」,成為另一個馬偕,疼惜台灣。畢竟,魏耀揮身體健康、體力充沛,沒有因健康因素請辭的理由,只有「不如歸去」的心意,魏校長7年來真的為馬偕醫學院盡了大力。

(作者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51屆總會議長,台北中會北門教會牧師)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