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應:為台籍老兵一掬傷心淚

◎吳秀蘭

頃閱《台灣教會公報》3358期的專題報導,才知道台籍老兵的悲慘命運,他們年輕時,正逢二戰,被拉去當日本兵,又歷經國共內戰、韓戰,一生顛沛流離、浪跡異鄉,回到台灣老家園,既得不到鄉人接納,又得不到政府撫卹安置,晚景悽涼,甚至連個紀念碑的設立也遲遲未能成全。難怪81歲的許昭榮老人家要自焚,以死諫明志,可見他心中蓄積了多少冤屈不平、憤怒與不滿。

最初聽到許昭榮這名字,是多年前在大稻埕逛進一家推理小說書屋,看到有許昭榮為台籍老兵爭取福利,四處奔波的來往文件信函,字字血淚,讀來令人心酸,才稍知此人的身分。後來2008年從新聞得知,因抗議政府長期漠視台籍老兵,他在高雄旗津自焚身亡,但也是當一般新聞看待,聽聽就過去了。這次透過《教會公報》的深入報導,我的內心不只泛起漣漪,更是湧起波瀾,有話要說。持平而論,一個公義有為的政府,實在應該還台籍老兵們一個公道,不能讓他們的犧牲,在歷史洪流中只是過眼雲煙、春去了無痕。

欣見沖繩島公園矗立台籍日本兵紀念碑,雖然隔個太平洋,但總是有個具體物象,可安慰當年慘烈戰死沙場的英魂。此外,在高雄旗津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的海邊,一尊插著一雙翅膀的大冠鷲雕像,背對海洋、面向台灣,名為「望鄉」,象徵著阿美族神話中,代表勇氣、力量的巨鳥,帶著這些流落他鄉的英魂,如今終於能翩然落地,葉落歸根。

名為「望鄉」的大冠鷲雕像,是台東都蘭阿美族木雕藝術家希巨‧蘇飛(Siki)的作品。正巧今年6月,台北美術館隔壁的「原民生活美學館」,展出阿美族木雕藝術家希巨‧蘇飛一系列作品,觀賞之後極為驚艷,之前對原住民的認知,只知道他們擅於唱歌跳舞、運動也很厲害,不知道還有木雕這樣藝術呢!尤其從文宣及作品的介紹中,還可嗅出希巨‧蘇飛這位藝術家是個悲憫為懷的性情中人與人道主義者,這就更讓人欽佩了!

這次展覽主題是「翼尖與刀鋒」,看這題目就能感受到力道強烈的訊息,直刺人心。根據年代排列的作品,比如 「石堆上的盾牌 」 顯見早年他防衛心很強;接著有「通信兵」、「朝鮮之役」,看到他對當年被徵調的台籍老兵的悲憫之情,還有近幾年來的「祈願」「等待」「仰望」「振翼」這些作品,都有著當年他遊子歸鄉的企盼,與對流落異鄉族人靈魂的祝福。

(作者為基督徒)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