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世榮
許久以前曾與一位信徒談話,在談及長老教會的組織運作時,他說:「議長不是我當、就是你當,不是你當、就是我當。」這句話,讓我想起當兵的日子。我在單位裡一路由下士升到上士機械長退伍。機械長須帶領100名左右的士官兵和外聘僱員,管理廠房安全,那時我不過23歲。我知道,只要我簽下去,不出3年升上士官長不是問題。
我知道,軍中的環境只要待久了,就能掌握各種mê-kak,當上士官長只是遲早的事──不是你當,就是我當。服役期間我努力於專業技巧,備受長官重視;也曾犯錯、犯法、關緊閉。但無論如何,我都能因熟悉軍中組織運作,掌握mê-kak,一路暢行。回到那位信徒說的話,是否也反映出我們教會的情況。
牧師在一個環境待久了,就算做得好、做不好,想或不想追求士官長的位置,環境自然會推你當上士官長,像是小會的議長、中會的議長,也像是總會的議長。無論在教會、中會、總會,我們看到教會培養出來的士官長們互相請安、幫補、同工,使組織繼續運作,這有值得肯定之處。感謝上帝,個人也受這樣制度的造就,當了小會議長。但進一步要問的是,長老教會這樣就足夠了嗎?有士官長養成機制,那軍官呢?
讀神學院時,老師勉勵學生要做個神學人。個人的淺見是,做個從神的話語裡為台灣(教會)處境提出真知灼見的神學人,影響眾人實踐耶穌宣揚上帝國福音的神學人,這像是軍官。神學院應該是培養軍官的地方,我也抱著這樣的憧憬就讀神學院。然而大部分神學人進到教會後,努力做好的是小會、中會、總會的議長;不做軍官,做士官長。
部隊倫理是軍官重視士官長的實務經驗,士官長服從軍官高瞻遠矚的看見。事實是,士官長也需要軍官來指揮、督導。我們必須再問,軍官在教會組織裡多嗎?個人的淺見是士官長太多、太多,軍官太少、太少。是不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如何去培育更多牧師成為軍官?神學院的課程安排,有無改革的地方?有沒有可能在牧會期間,有制度讓牧師有段時間再回神學院吸收新知?
2013年和2014年南部幾個中會曾舉辦「台灣主權意識和國際情勢趨向」研討會,幫助我從信仰思考並更新視野,這就像訓練軍官的研討會,是我牧會期間,深覺被更新的體會。中會或跨中會、總會對牧者的教育訓練,有無可能參考辦理這類的訓練會?長老教會要從哪些方面改變?要如何做?期盼有更多的前輩提出糾正或建言的心願。
士官長是神的僕人,軍官也是,我們期待長老教會有更好的制度培養出更多的軍官。讓軍官與士官長一同服事,相信軍官與士官長有良好的互動,必能帶領全體士官兵(長執、信徒)為主打福音美好的爭戰。否則,環境待久了,多數的牧師大概只能往士官長的方向走。(作者為台南中會六甲教會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