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文
最近幾年,犯罪事件層出不窮,面對不公義不斷發生,給予罪犯嚴厲的懲罰,進而嚇阻犯罪的發生,本就是社會應有的機制。然而當我們高舉「正義」時,是否想過「正義」的概念其實是相對廣泛?頂新的劣油案、工廠排放PM2.5污染環境、諸多土地浮濫徵收、輔大性侵案、勞動權日益惡化等現況,又有多少人以相同的強度,對資方或掌權者發出怒吼?
人們會因為「畫面」是否具體呈現在眼前,而有不同感受,但正義的真正意涵,可不是簡單用幾句話就能全面闡述,當涉及到社會結構和專業領域時,需要透過辯證才能抽絲剝繭,找到真理的可能,而不是一味只是想滿足心中自己認定的「正義」。
小燈泡父母面對痛失愛女的意外,希望嘗試以修復式正義遞出橄欖枝,卻被不少正義魔人在網路上砲轟,甚至有人說他們是廢死聯盟、冷血無情,顯然社會對於「受害者想像」是停留在自己狹隘的「正義」裡。受害者必須崩潰痛哭,否則就是冷酷無情;受害者就必須誓死對加害者復仇,否則就是沒有是非。然而這種法利賽人正義並不會幫助我們把社會帶往良善道德的方向,反而讓我們失去建立制度的機會,最糟糕的是,這樣的行為只是想把事件和當事人工具化,以滿足自身的需求而已。
最近一年發生的輔大性侵案也是如此,當女學生和男友向師長反應被性侵時,換來的回應卻是「妳在這個過程當中難道沒有情慾流動嗎?」「我不要聽一個受害者的版本,我要聽妳做為一個女人在這過程中經歷到什麼?」從這些案例裡面,不難發現,大多數的人對於受害者想像,只想把他們侷限在自己預設的情境。
從小到大,長輩教導我們要幫助弱勢和受壓迫者,然而真正的觀念應該是「讓受害者自己發聲」,因為當我們不在受壓迫的情境裡,做出任何的代言,往往造成受害者二度傷害。
教會界在面對諸多社會議題時,也常犯錯。可能試圖為弱勢發聲,卻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本身竟也成為加害端。
以性別平權來說,教會正可能是性少數者難以生存的空間,這與拿石頭要打死婦人的法利賽人何異?非但得不到天國的獎賞,反倒領一群人陷在坑裡。既然我們是追隨基督的人,是不是應該恭敬回到上帝的面前,聆聽那些受壓迫的微弱聲音,給予他們最適合的需要呢?
(作者為成大工程科學研究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