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壽全
上帝創造人類,本著自由意志,人類也開始創造歷史。縱觀人類歷史,一言以蔽之,可說就是人類一直努力把「自由意志」,無限發揮的紀錄。
每個人角色不同,自由意志發揮程度也各異。因此,有許多人喜歡當「領袖」,因為領袖享有最大自由。不過,若群體很大,就非人人能當領袖,但從另外角度看,若事情能按自己願望發展,或至少執行工作不受到干擾,如此可說已有極大自由的「自主與自決」,可說也等於是在扮演領袖角色。
自決與自主範圍很廣,責任越重,權力也就越大。歷史告訴我們,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關鍵就在於自主與自決形成的過程與目的。
擁有權力的人,或因目的原就別具用心,不能讓別人妨礙其遂行意志,或因對自主與自決的邏輯認知錯誤,聽不進他人建議;身處的環境,逐漸變成一言堂。這種狀況,不僅專制國家如此,民主社會也一樣。掌權者講的話,一直無人反對,更加讓他沉醉在自以為是的迷思中,做出違背公義的事;雖然一時很得意,但從歷史教訓可知,終久不會有好下場。傳道書8章8節說:「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
其實,自主與自決並不等於一意孤行或獨斷獨裁。有權力者,若謙卑與虛心,能察納雅言或異見,再形成政策。雖然有些觀點並非己出,或甚與自己原本看法相左,但自己卻被說服了,都無所謂,因為最終是領袖為政策負責,出於自由意志的判斷,就是自主與自決。
有權力的人,願意接納異言,胸襟誠然讓人欽佩,而提出異言者,也一樣必須有妥適的涵養,不能非要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不可。當權者若不接受異言,彼此可溝通清楚原因何在。但異言者不能因當權者未接受,就撻伐當權者剛愎或腐化,「異言者」自己成了「一言堂」,與當權者的「一言堂」,一樣讓人唾棄。
箴言29章2節說:「義人增多,民就喜樂,惡人掌權,民就歎息。」
(作者為馬偕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