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領袖帶頭篩檢 反抗愛滋污名

WCC發起反歧視計畫獲WHO支持 CCA承諾衛教將入神學教育

【黃星樺編譯】12月1日是世界愛滋日,據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UNAIDS)統計,超過一半的愛滋病人口並不清楚自己的病況,且無法獲得適當治療,當中有些人對愛滋傳染途徑和治療方式相當無知,有些則完全沒有取得篩檢或治療的管道。此外,愛滋患者也飽受污名。為此,普世教協(WCC)邀請全球宗教領袖帶頭篩檢以破除愛滋污名,並推廣相關知識。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支持該計畫,將提供免費的愛滋篩檢工具。WCC總幹事戴維德(Olav Fykse Tveit)牧師表示,希望此舉能有效減緩愛滋病對全球公共衛生造成的威脅。

針對此項計畫,恩喬洛吉牧師(Nyambura Njoroge)說明道:「如果我會去醫院檢測高血壓、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為什麼我不去做愛滋篩檢?」恩喬洛吉認為,愛滋篩檢只是健康檢查的一種,不應被視為是一種道德審查。她表示,宗教領袖如果願意親自進行篩檢,將對教區的信徒起示範的作用。亞洲基督教協會(CCA)也在世界愛滋日這一天重申,將會在神學教育和佈道中導入愛滋相關知識。

事實上,遠在教會有計畫地協助愛滋病患者前,世界各地的神職人員就已在為愛滋病的治療與防止努力。例如,在肯亞的聖公會牧師萬吉如(Rahab Wanjiru)已推廣愛滋病衛教知識多年。1997年,正當全世界還在努力了解這種新型態的疾病時,萬吉如就確診得到愛滋。2002年,萬吉如申請上肯亞中部的卡貝爾神學院(Kabare Theological College)。自此她不但開始對抗愛滋病,也開始對抗社會對愛滋病患者的種種誤解、羞辱、拒斥和歧視。萬吉如表示,每次佈道時,都會順帶提及愛滋的相關常識。

菲律賓教會協會(NCCP)則於世界愛滋日推出舞台劇「H. I. V.」。導演利納托克(Rommel Linatoc)表示,這齣戲主要聚焦教會和社區如何攜手合作,打擊對愛滋病患者的污名和歧視,同時也嘗試指出公衛系統和教育對愛滋病問題的忽視。(資料來源:WCC、CCA、NCCP、RNS)

廣告/2023布聖誕樹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