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育的價值是讓我們理解「不一樣的人」

◎黃星樺

光復中學校慶期間,有學生裝扮成納粹士兵,演出「向希特勒致敬」,遭到各界撻伐。納粹的政治象徵,如今已成歐洲國家的政治紅線。但納粹這段歷史不是不能扮演,問題是這種扮演究竟有沒有讓學生對「跟自己不同的人」多一分理解,或至少多一分好奇。

光復中學校長說,這個活動的初衷,是要讓學生「了解歷史」。每班各自選擇一段歷史故事,在校慶時表演。但我認為,這種活動本身就是反歷史的。

為什麼「納粹閱兵」和「霧社事件」可以安排在同一個節目下?為什麼「霧社事件」和「草船借箭」可以安排在同一個節目下?又為什麼「草船借箭」和「英國閱兵」可以安排在同一個節目下?除了它們都是「歷史故事」之外,這幾段歷史事件幾乎沒有任何共同點。

提出這樣的方法來「了解歷史」,其實就已經認定了所有的歷史事件,本質上都可以化約成短短2分鐘的變裝表演。人類累積的多樣豐富經驗,成為是「歷史」這個名詞之下,面目單調的一團素材。

於是「歷史」被從我們所生存的「現代」切割開來,成為一個「他者」;就像我們把所有我們不理解的事物切割開來,成為「他者」──同性戀、跨性別、精神病患、罪犯。

所以學生才會聲稱「只是為了諷刺」,而沒有辦法認識到二戰遺緒至今折磨著許多跟他們不同的人、他們認定不會在校慶活動上出現的人。

這是真正的問題所在,歷史教育沒有辦法讓學生去體會一個不一樣的時空環境,沒有辦法讓他們理解世界上曾經有人跟我們活得很不一樣,被很不一樣的事情折磨,為了很不一樣的理由欣喜,但同時,他們的經驗也都是不折不扣的人類經驗。身而為人,我們就有機會繼承這些豐饒的經驗,而也就是歷史教育的價值所在。(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