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的道上不會鋪滿鮮花

◎約書亞

台灣進入後黨國時代,最大的施政困境就是轉型正義的課題,大到不當黨產收歸國庫,小到軍校的黨旗黨歌。60年來,黨國時代的不義遺緒,無所不在。早年獨裁者為了遂行統治,強加台灣人民身上這部不合時宜憲法,如何去除,其實都涉及國家正常化的一大步。

先不論,國民黨當事者對轉型正義的阻擋,「促轉法案」從去年6月進入立院程序後,至今看不到天日,問題出在哪裡?新政府被前總統李登輝批評缺乏魄力決心,必有原因,但是,不同時代施政者,各有各的困境,也不必太在意這些批評,新政府一路民調走低,眼下突然冒出的麻煩,更是不少,只有抓對改革方向,才能讓台灣從死地重生。台灣經過8年親中政策執政,全面被中國綑綁,如果不想投降,台灣人必須承認現狀如同走進死亡幽谷,只有走出谷地之後,才能見到陽光。

國民黨奉行的全面杯葛焦土政策,其實很簡單,只要抓到議題,就把它帶往政治對立面。過去國民黨已經去除7天國定假日,下野後反而贊成恢復7天國定假日,完全是為反對而反對,不顧社會發展,目的就是醜化新政府。再以日本災區食品開放問題而言,這個議題其實無關政治,而是食品安全管理問題,但是,也確實牽涉到國際關係,和世貿架構下的進出口談判,稍有知識的公民,會有一定程度的理解,透過公聽會運作,也是標準作業。台灣藍血人卻利用砸場方法,硬是把單純的科學辯證會,搞成抗日行動,台灣目前雙邊貿易大國以美國、日本、中國所占比例最高,一旦,排斥日本產品成功,中國劣質黑心產品必定傾銷而入,反而更令人擔心。

新政府的改革,不是請客吃飯,從勞基法到年金改革,不可能討好所有人,既然如此,就無需太在意掌聲,根本問題在於政策決定是否合乎公義。

1931年,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陳獨秀,在上海被國民政府逮捕,他在法庭高喊:「反黨不是叛國。」結果被判刑13年,胡適也以文章聲援,「追求公義的道路是痛苦的,追求公義的條件,就是耐得住痛苦。」聖經中描述耶穌背上十字架,為世人登上救贖的道路,這條路也是公義的道路,充滿苦難和鮮血,沒有鮮花,只有荊棘。

新政府必須有這樣的認知,不要太在意民調起伏,只要施政是行在公義道上,就算沒有鮮花鋪陳,但是一定有滿滿的祝福。

(作者為長老教會希望之家退休老師)

廣告/2023布聖誕樹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