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與教會媒體

◎牧童

日前,聽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常置委員會通過一個議案,要求總會所屬《台灣教會公報》報導「婚姻平權」相關議題時,必須要按照總會在2014年通常年會中所通過的「台灣基督長老同性婚姻議題牧函」為基本立場來加以報導。聽到這個消息,內心對於所謂「教會官方立場」是感到憂心與失望的!

在現代民主社會中,新聞媒體被稱為「第四權」,指的是在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之外的第四種制衡力量。但事實上,「第四權」的概念是來自歐洲封建時代,原文為”the fourth estate”,是指封建時代社會三階級(貴族、教士、平民)以外的「第四階級」。第四階級所指的是媒體、公眾視聽,這概念乃是源自於西方「國民階級」(estates of the realm)的概念。第四階級的觀點認為,新聞界在憲法裡擔負著一個非官方但卻是中心的角色。它有助於公眾了解問題、發表公共見解,因此可以領導和成為對政府的一種制衡。而新聞媒體若要達到這種功能,新聞界就必須獨立和免於受到審查,僅接受大眾輿論的檢驗。

從歷史觀點來檢視,幾乎近代歷史上所有獨裁者都會從視聽媒體下手,每當掌權者或統治者要將手伸進新聞媒體,嘗試藉著政治、軍事,或是經濟上的權勢,對社會大眾獲取的資訊加以監控或箝制,往往就代表掌權者已陷入權力的傲慢,而那樣的情況下,社會大眾的思想就容易被控制,政治體制也會趨向於獨裁與集權。換句話說,掌權者不希望社會大眾有自己的看法與見解,因而藉著控制人民,遂行集權與獨裁的統治。

改革宗的信仰精神就是持續不斷的改革,這意味著做為一個改革宗的信仰者,我們必須要時常保持謙卑的態度,對於不同的信仰立場、對於不同的觀點與看法,我們必須要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不斷的溝通與尋求,因為我們仍未完全,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的進行自我檢視、反省與改革。然而,當總會常置委員會嘗試以上對下的姿態,挾著總會在政治與經濟上的權勢,將手大剌剌的伸進「台灣教會公報社」,企圖箝制與掌控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全體信徒的視聽資訊管道,這就顯示出教會當權者已陷入權力的傲慢,同時也關閉了對話空間與溝通管道。說白話一點,總會常置委員會這樣的舉動,就是要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所有信徒說:「關於婚姻平權的議題,我們發表的牧函就代表上帝的立場,沒有對話的空間,沒有商量的餘地!」這是何等的自大與傲慢啊!

以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推動台灣民主化的過程扮演了極為關鍵的角色,對於舊國民黨政權在視聽管道的掌控以及藉著思想箝制所推行的愚民政策,長老教會都曾站在信仰的立場上,毫不留情的予以批判與譴責。不僅如此,即使在當時黨國一體之行政優勢的壓迫下,我們仍不斷投入心力,靠自己的雙手重新建立起「第四階級」,不斷向社會大眾與當權者發出正義之聲。回顧過去為民主奮鬥歷史,再反觀現今教會當權者的行徑,這實在是令人感嘆啊!掌控視聽管道、箝制思想等做法,從來都無法真正消弭不同的聲音與看法,只會使當權者更傲慢,使人心更加背離!

《台灣教會公報》絕不能淪為教會當權者的傳聲筒,因為《台灣教會公報》是屬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全體信徒的,它是不同立場之間對話的管道、是不同信仰觀點之間溝通的平台,也是我們展現信仰精神的場域,這是我們教會全體信徒的寶藏,我們需要珍視它、保護它,讓它繼續成為我們的眼睛與耳朵,使我們藉著它可以看見聽見上帝創造的豐富與美妙。   (作者為牧師)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