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禁錮社會的黨國威權圖騰,終結拘留台灣的中華民國牢籠

◎林威浩

◆近在眼前的體制禁錮 從未遠離的白色恐怖

前陣子,由台灣赤燭團隊製作的國產遊戲《返校》登上世界暢銷遊戲榜前幾名,意外引發了關於威權統治與白色恐怖時期歷史的討論熱潮。但存在於校園的政治標語、威權符碼、禁書禁歌和「抓耙子」等故事元素,真的只是戒嚴時期軍法統治的歷史、離我們有段距離的「過去」嗎?

《返校》的英文名稱Detention,意味著拘留、延遲。對台灣這塊島嶼而言,不僅代表著白色恐怖對人民肉體、精神的囚禁,以及不碰觸禁忌議題、實行自我言論審查的自保之道;更標誌著自中華民國流亡政府透過黨國體制建立的牢籠──一所使台灣人民受制於其束縛而未能脫困的名為「中華民國」的學校。

◆未受清算的黨國勢力 重複展演的威權鬧劇

在這所學校裡面,即使經歷血與淚換來的民主化過程,舊威權體制的勢力和價值仍然未受到清算與整肅,甚至在他們曾經批判的民主制度翼護下,繼續倚靠其透過大量不義資源與軍法統治構建的利益結構與認同階序從事資源的競逐,並讓緬懷獨裁者的落淚橋段充斥著每一次的選舉、描繪著黨國神話的輪廓。

在這所學校裡面,即使遭受過無數次的挑戰與質疑,黨國獨裁者的象徵與根據其「名言」所製作的標語仍然安放,「朝會、國旗、操場、司令台」等軍國主義遺毒仍然在學生的生活中一再被展演、鑿刻,成為對校園的共同記憶。

◆終結殖民的斑斑血淚 實踐台島的政治除魅 

這一切都並不遙遠,但又有多少台灣人意識到我們仍被禁錮在「中華民國」這所流亡學校之中呢?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今年是二二八事件70週年,我們不必逃出校園,因為真正的解放之道是直接面對中華民國體制的荒謬,即台灣轉型正義政治工程的條件與內涵──毀滅這所名為「中華民國」的學校,而這關乎集體意志和政治實力的競逐,也就是能夠採取行動的「人民」如何表達對威權象徵和不義遺址的厭惡。

今年2月,希望大家一同進入自由廣場,拉倒標誌黨國神話與威權圖騰的蔣介石銅像,一同完成剷除威權遺緒、脫出黨國文化殖民的政治實踐吧!

(作者為自由台灣黨青年智庫專員) 

廣告/2023布聖誕樹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