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的彩虹

◎陳南州

台裔同志導演鄭伯昱將自己領養小孩的故事翻拍成電影《滿月酒》,裡面有許多令人深刻的橋段。其中有段戲,媽媽感嘆地對兒子說:「如果你不是同性戀,事情就不會變得這麼複雜,你就會有一個正常的家庭。」兒子嘴唇顫動地回應道:「什麼叫做正常的家庭?我是同!性!戀!這就是我的正常!」
台灣經過二、三十年來的努力,已經成為亞洲地區同志友善城市的領頭羊,現在政府也在進行婚姻平權的民法審查,極有可能讓我們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維基百科在「台灣LGBT權益」的條目中,有一段文字這樣敘述:「根據一份2014年的研究,台灣社會普遍接納同性戀者,不會因其性傾向而拒絕他們享有交友、求職等權利。……2012年《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亦指出,55%受訪者贊成應立法保障同志合法結婚權。」換句話說,同性愛已不是台灣社會極具爭議性的議題,但台灣教會界卻在此議題上有激烈的對立和爭論。
2016年婚姻平權的修法,讓反同與挺同團體的對立白熱化起來,雙方人馬在臉書和LINE上、在總統府前大規模遊行上、還有修法公聽會上,不斷針鋒相對。對於爭議性的議題,一般來說,我們需要有理性的討論、同理心的感受之後,才能採取關懷的行動。這次,台灣好世協會針對同志和基督信仰議題,一口氣推出3本好書──《走出暗櫃》、《彩虹之約》、《真愛的條件》,剛好滿足大家各層面的需求與解答。
《彩虹之約》的作者艾蘋在書中探索台灣同志的處境、同志神學的興起,針對台灣教會有關同志議題之不同立場的聖經詮釋,做全面、深入的探討,解析不同詮釋背後的信仰型態,並嘗試在對立兩邊的中間搭建對話的橋樑,這本書是從聖經、神學的角度來解說同志議題。
《走出暗櫃》的作者陳樂山,則是從敘事的角度,娓娓道出同志的生命故事──身分認同的故事、現身出櫃的故事、追尋信仰的故事。作者指出,性傾向的差異不是洪水猛獸,反而是讓社會更豐富且多彩。有人說,心靈的困惑不能被理解,只能被體會。這本書邀請讀者聆聽每個同志的故事,感受他們真實的生命歷程,進而去除刻板印象與偏見,接納同志。
《真愛的條件》作者張仁和,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關心同性婚姻議題之牧函〉的影響,探討基督教會應當如何牧養、關懷因同志議題引發對立的信徒。這本書涵蓋的同志議題不僅有知性的探討,也有同志的故事,作者從基督信仰的角度出發,帶出了面對同志該如何適切的關懷與行動。
這3本書框架出來的色彩和畫面,也好像是我跟同志朋友關係的歷程,彷彿雨後彩虹般吸引人。我從無知而排斥,到理解、接納與關懷,經歷聖經與神學的探討,還有基督徒同志生命故事的感化。3位作者都是虔敬、熱心的基督徒,這3本書也是這3位作者的碩士論文,有紮實的學術研究做其論述的根基。因此,我極力推薦大家購買與珍藏。什麼叫做正常家庭?耶穌曾回應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兄弟?……凡實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馬可福音3章33~35節)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親朋好友是同志,不妨效法耶穌,用更開放的心態接納他們成為你的家人。這3本書是好用的工具書,讓你帶著上帝的眼光,重新認識同志、接納同志。讓我們因著耶穌基督的愛,祝福與禱告台灣成為一個婚姻平權的國家吧!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