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恩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阿根廷福音教會牧師)
9月10日星期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辦了一個特別活動「Festival de Colectividades」,我將其翻譯為「國家移民日」。這個節日源自1812年阿根廷政府的一項法令,鼓勵當地居民接待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及其家庭。
1949年9月4日,「國家移民日」正式宣布,希望提醒人們認識並重視移民的貢獻。活動中有一段感人的介紹:「移民群體是布宜諾斯艾利斯文化、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積極的)的一部分,這次活動正是為了慶祝這一點。」
在這個以移民及其後代為主的國家裡,可以隨處感受到多元的文化。街道上可見戴著帽子的猶太人、裝潢充滿歐洲風格的咖啡廳,以及遍布各地的義式冰淇淋店。此外,還有玻利維亞人開設的菜店、巴拉圭的維修工人和中國人開的超市等。儘管阿根廷的經濟情況有時令人擔憂,但這個國家對移民的吸引力始終存在,近年來甚至有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選擇移居此地。阿根廷有句諺語:「我們的祖先來自海上。」這正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多元文化。
然而,多元文化並不等於和平共處或主流社會對所有移民的接納。許多第一代台灣移民分享了他們過去遭受歧視的經歷。因此,許多人對於阿根廷政府設立「國家移民日」並年年舉辦慶祝活動都持正面態度,認為這有助於社會反思和進步。
阿根廷政府常透過法律、節期或實際行動回應社會現象,使人民能直接接觸並理解相關議題。在許多方面,例如同性婚姻合法化、勞工權益等,阿根廷走在台灣前面。雖然「走在前面」不必然意謂著正確,但正是這種「往前走」才能促進社會進步和方向調整。
我常想,教會也應該如此。保羅在第一世紀提出:「並不分猶太人、希臘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加拉太書3章28節)這是提醒教會「往前走」的重要性。面對同婚、過勞、青年貧窮等議題時,教會應勇敢討論並採取實際行動。即使一開始的做法不完美,但往前走才能發現修正之道,讓教會變得更進步、更人性化,更接近上帝國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