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媒體審判與鄉民正義

◎高有智(媒體工作者)

最近爆發的女模性侵命案,引起社會討論,坊間媒體甚至以「命案逆轉」形容。這樣的轉變,反映檢警初期辦案方向的誤判,「偵查不公開」的司法原則早就蕩然無存。死者閨蜜梁女是否涉案,仍待司法釐清調查,但可以確定的是,媒體審判和鄉民正義激起了社會不安情緒,命案發生不久,就一口咬定梁女有罪,誤導輿論與社會認知,成了最為荒腔走板的社會亂象。
這起命案一開始被「設定」為「閨蜜嫉妒起殺機」,梁女遭到撲天蓋地的譴責辱罵,媒體也封以「蛇蠍女」、「冷血閨蜜」等污名化標籤,臉書超過3萬多則的留言,充斥不堪入目的字眼,直到梁女的母親舉出關鍵不在場證據反駁,輿論出現逆轉的走向,梁女頓時間成了「受害者」的形象。
回顧整起案情,梁女的男友、嫌犯程宇原本就是一名性侵通緝犯,檢警卻偏信他的說詞,偵辦過程被他誤導,梁女母親提出女兒的不在場證明後,案情才逐漸翻盤。這樣過程猶如八里媽媽嘴咖啡店命案一般,當時也是因為嫌犯謝依涵片面說詞,兩度聲押咖啡店老闆呂炳宏,檢方最後釐清案情才不起訴,然而,對於無妄捲入的呂炳宏,其名譽和精神傷害卻早已造成。
其實,一開始調查案情時,就已經有諸多疑點,缺少梁女直接涉案的客觀證據,大部分都是憑程宇的自白。在缺乏明確證據之下,媒體未審先判,咬定梁女涉案共謀,完全依照程宇的描述,網友更是批評不手軟,憑著尚未查證的片面訊息,躲在電腦或手機螢幕公審洩憤,彷彿參與虛擬遊戲一般,助長了不理性的謾罵情緒,單就這點,梁女確實蒙受其害,也難怪當梁女羈押獲釋的消息一出,短短不到半小時,網友自行刪除了兩萬多則謾罵留言,出現臉書刪文潮,擔心日後可能被告。
網路公審的現象,某些時候被視為弱勢網民的逆襲,也是一種集體抵抗的群眾力量,尤其針對掌握強權的政治權貴,網民用嘲笑、批判或諷刺他們的虛假和不義,但也常常落入「網路霸凌」的廉價正義,正義魔人發動集體霸凌,成了鄉民洩憤的出口,缺少理性思考與尊重多元的空間。
日本的心理學家榎本博明曾用「暴走社會」一詞,描述社會充滿「反應過度」的現象,存在理盲、濫情又易怒的一面,包括鄉民正義和網路公審也是其中一環。他也指出,遠離「暴走社會」的重要方式,就是人人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避免快速對事情下判斷,在做決定之前應蒐集多方資訊。看到所謂的輿論,不要輕易相信,而是靠自己理解始末,如此才能打造多元價值觀。這樣的建議,值得台灣社會思考。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